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寒村绿影 热血初心 不扫贫困终不还

---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武部驻村第一书记刘飞越

2020-12-08 09:50:00

2016年6月,盛夏骄阳,铜川市耀州区人武部选派的驻村干部刘飞越,一身戎装踏上了孝雷村这片土地,从那一刻起,希望的种子在孝雷村慢慢发芽……

“村里来了个老武装,一来先把党支部帮”

“把党旗举过头顶,把困难踩在脚下。”这是刘飞越作为党员的铮铮誓言。刘飞越在武装战线上一干就是30多年,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一到村上就发现了最突出的矛盾问题。由于上届选举没有选出村委会主任,村干部纪律松懈,人心涣散,干劲不足,被区委组织部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抓党建促脱贫,支部是关键。村组织的形象和作风直接影响到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平时活动难开展,开会人员集中难。面对这种局面,刘飞越和党支部一起研究整顿会风和治散良方。有人说让迟到党员在会上做检讨,有人倡导迟到就罚款,而刘飞越却别出心裁提出设立“迟到席”,让迟到的党员坐到“迟到席”上找尊严、改缺点。大家听了都说这个主意既人性化又能顾及到党员的面子,于是贴着醒目的“迟到席”标签的两张椅子被放在前排左侧。刚开始还有个别党员姗姗来迟,极不情愿的坐到“迟到席”上。几次以后,迟到席便一直空着,显得十分“孤独”。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出路就没有富裕之路”

孝雷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22人,虽然不是贫困村但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了有效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刘飞越与四支队伍反复研判论证,找方法、寻思路、拿方案、谋出路,刘飞越带领四支队伍一边学习一边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提出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发展一个产业、新建一个抽水站、扮靓一个广场、建设一个阵地”的“六个一”奋斗目标。同时还申报了美丽乡村,打造孝雷村脱贫攻坚新名片。

“别人不想跑的路我跑,别人不愿敲的门我敲”

刘飞越经常奔波于交通、农业等部门之间。“磨破脚,跑断腿,也要趟出一条致富路”。刘飞越暗下决心,厚下脸皮子,拉资金、跑项目,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刘飞越多方筹措资金,协调修通了孝雷至孝北主干道、全村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改造提升了村两室建设和双拥文化广场、建成了年出栏一千头肉猪的现代化养殖场,打了三眼机井、更换了四台老旧变压器。如今,孝雷村“华丽”转身,成功入围全区“先进村”的行列。贫困户脱贫了,日子过的甜蜜了,脸上也露出了洋溢的笑容。贫困户雷有林说:“我们把刘书记当亲人,多亏了他,我们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2018年10月,金秋硕果,两年多的辛劳与汗水换来了孝雷村可喜的变化,可刘飞越仍然眉头紧锁,他心里始终牵挂着那几家人……

mmexport1607335222707

贫困户的苦是他心头上的刀,不解决实际困难永远抹不平心头的伤

赵莉莉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日子虽不富裕却很甜蜜。丈夫因突患心脏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债台高筑。不久丈夫病情加重,撒手人寰。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赵莉莉几乎崩溃,人也病倒了,交不起水电费,儿子面临失学……刘飞越得知后,感同身受,像鞭子抽打在心坎上。他立即将这一特殊的情况向单位领导做了汇报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帮赵莉莉母子摆脱困境。

面对整天以泪洗面的赵莉莉和家庭变故,刘飞越耐心安慰开导,并及时将赵莉莉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低保、申报临时救助,联系加入产业托管分红帮扶,协调陕汽集团帮助儿子程宇豪免费上技工学校。赵莉莉也有了月收入两千多元的工作。家里生活有了转机,赵莉莉脸上渐渐有了笑容,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时隔一年多,在四支队伍的热心帮助下,赵莉莉与诚实能干的大车司机张国平结为夫妻。婚后,两人想买车跑运输,但资金又成了拦路虎。刘飞越又为他们争取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二手大货车买回来后,两人吃苦耐劳,悉心经营,两年便还清了欠账。2019年清明节前,赵莉莉两口子抱着刚满月的儿子,主动到村上提交了退出低保申请。

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要彻底摆脱贫困就要一把帮到底

残疾贫困户雷合前些年流转了6亩土地,一心想种樱桃树,但由于土地政策不明朗,加上缺技术一直没有种植。十九大召开后,刘飞越就在村里宣讲党的政策,当得知土地流转延续三十年的政策后,这才给雷合吃了一颗定心丸。雷合的樱桃园急需管理技术,刘飞越请来农业技术专家在樱桃园实地举办技术培训,手把手教雷合和前来培训的村民修剪、拉枝、施肥。去年3月,雷合的樱桃遇上了干旱得不到灌溉,雷合第一时间找到了刘飞越把困难告诉他。“贫困户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刘飞越立即号召民兵和热心的退役军人帮忙拉水浇地,雷合的樱桃园得到了及时灌溉。今年樱桃大丰收,刘飞越又张罗着找销路、做推广,亲自购买做推销,还帮忙找物流发快递,订单爆满的雷合高兴得合不拢嘴。

孩子是村子的未来,只有让他们走出农村,才能带回希望

贫困户雷创今年27岁,2017年大专毕业后窝在家里迟迟找不到工作。在一次全村举办的文艺活动中,雷创唱了一段黄梅戏打动了刘飞越。经了解,雷创身怀绝技,天生有着表演技能和一手好厨艺。热心的刘飞越立即联系陕西高速集团,优先推荐雷创就业。如今在商洛市柞水县高速收费站工作的雷创每次休假返回家乡,都要为全村人唱一段“黄梅戏”。

苏倩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三那年,为了让苏倩安心复习考试,刘飞越多次深入走访,一边帮助干农活,解决家庭困难;一边为父亲苏建军找工作,谋出路,还找来手工编织技术人员为聋哑母亲教编织技术,为苏倩复习高考排除困扰,撑起了“大伞”。如今苏倩已是西安医学院一名优秀的大二学生。

贫困户侯彤程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照管,他从小听爷爷讲打仗的故事,因此心里种下了一刻“当兵梦”。2019年侯彤程应征报名因学历低被淘汰。失落的侯彤程在刘飞越的帮助下重拾希望,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上成人大专,今年顺利通过祖国的层层筛选,光荣入伍,实现了参军梦。

刘飞越想尽一切办法助学帮教,他联系协调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为孝雷村孝义小学挂钩帮扶10名贫困学生,为每一名学生每年捐助2000元,连续资助十年。

2020年初,春寒料峭,新冠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全村疫情防控工作始终牵动着刘飞越的心,年近60岁的他毅然挺身站到了一线……

mmexport1607335234153

未召也归,第一书记冲在“疫”线

今年春节,刘飞越82岁的母亲骨折卧病在床,自己膝关节急需手术,又遇上那场战“役”,刘飞越坐不住了,他对妻子说:“我是第一书记,关键时刻要和群众在一起!”,于是将母亲托付给妻子和弟弟照料。大年初五,在没有接到组织上班通知的情况下,背着一大袋子过年馍赶回孝雷村。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刘飞越一头扎进紧张的防控工作中,他忍着疼痛和镇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摸底排查,清理垃圾、上门消毒。为稳定湖北武汉返乡人员情绪,他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与重点监测对象见面、宣传政策、疏导安抚、送口罩、消毒液和生活用品。监测对象出不了门,刘飞越就把吃的喝的按时送到家中,这一忙就是45天。回不了家,胡子长的跟头发一样长,灶上不了,周围饭馆开不了门,天天啃干馍、吃泡面。没有油水,吃不上蔬菜,刘飞越长了口疮,几位好心的党员要他去家里吃口热乎饭,他说啥也不肯:“规矩是咱定的,非常时期我们干部更需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这样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

“刘书记有个大喇叭,村里角角落落都有他”

疫情期间,刘飞越把手中的笔当做武器,白天忙工作晚上熬夜写稿子,先后写了23篇接地气、通俗易懂的广播稿和顺口溜,在村上大喇叭不间断播放,还向中国民兵、中国社会扶贫网、中国文明网、陕西日报等采写投送新闻稿件159篇,有52篇被各级釆用。刘飞越还在干部群、党员群、贫困户群中亮明身份与村民亲情互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村民正确看待疫情,消除恐慌心理,做好自身隔离防护。

“疫情过后怎么搞,书记带头把方法找”

疫情褪去后,防疫、复工复产是刻在刘飞越心上的三件大事。受疫情影响,孝雷村和全国各地一样,人出不了门,贫困户收入下降,刘飞越心急如焚。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总号召。刘飞越闻令而动,迅速按照区委、区政府“一查一补两落实”工作要求,积极投身“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活动,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政策,传递温暖,了解复耕复产需求,提供就业信息,千方百计稳岗就业,增加收入。

春灌时间到了,村上麦田浇不上水,刘飞越了解得知因去年水管冻裂没有及时维修,便马上联系村上创业带头人、入党积极分子张存良买来300米水管从机井引水,使久旱的麦苗、油菜、草莓得到了及时灌溉。还号召村上青年民兵和新时代志愿者义务组成志愿服务队,为缺劳贫困户浇地、喷药、除草。农资统一买回来后,刘飞越亲自送到贫困户家中,带头组织大家迅速投入复耕复产,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退伍军人乔鹏的蘑菇扶贫基地刚一投产就遇上疫情,干活的人找不到,蘑菇卖不出去,乔鹏焦急万分,刘飞越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办理绿色通行证,与周边各大超市、饭店、蔬菜批发市场联系销路;一方面带领青年民兵到基地义务帮工、搞运输,卖蘑菇,终于使乔鹏渡过难关,产销两旺。

“终究已是花甲年,心酸苦累唯有自知”

扶贫五年,刘飞越最愧对的是自己的父母。2018年3月,父亲因患食道癌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前期住院两个多月,刘飞越因扶贫工作紧张没能在医院陪过一天。父亲去世,料理完丧事头七未满,就匆匆赶回扶贫一线。今年疫情期间,刚好赶上父亲二周年忌日和舅舅丧事,又因疫情未能参加。当有人问起:“老刘,遗憾吗?”他稍加思索后说道:“虽然人常说逝者为大,但疫情当前,保护活着人的生命安全更为重要,相信天堂的父亲和舅舅不会怪罪我的!”话音未落,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刘飞越在孝雷村扶贫工作已进入第五个年头,由于常年下乡,加上熬夜,超负荷地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患上了滑膜炎、白内障、冠心病、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镇村干部见刘飞越天天吃止疼片,滴眼药水,都很心疼,多次劝他请假去省城医院检查病情,可刘飞越心里总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因此一拖再拖,有好几次差点晕倒,走路摔跌是常有的事。2017年冬季一场大雪过后道路结冰,加班步行回家途中不慎掉入路边排水渠,造成左胳膊骨折,疼得一晚上没合眼,第二天一上班,疼的实在忍不住才让儿子开车接去医院做了简单包扎固定,从医院出来,刘飞越没有回家养伤,直接返回村里,吊着绷带入户走访、更新资料……

2018年5月,视力越来越模糊,左腿走路出现困难,家人多次催促他尽快治疗,刘飞越总说再缓些日子,因为他明白,部里再也没有比他更熟悉村里情况的人了。有一次,因加班熬夜差点晕了过去,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才同意去省城医院检查,拿到检查结果那一刻,刘飞越有些傻眼,膝盖滑膜变形,半月板严重损伤,无法矫正,只能做膝关节置换手术。两眼视力下降到0.4和0.2,眼压已经压迫了脑神经。专家建议马上做手术,否则就有失明的危险,专家的话让刘飞越很担心,但考虑到住院时间太长怕影响工作,便推辞说回家准备准备再做。回家后刘飞越让朋友帮忙联系好当地一家眼科医院,当天做手术,第二天就出了院,第四天就返回孝雷村开始遍访贫困户、到田间地头察看庄稼长势……

为什么刘飞越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离不开他服务了五年的这片热土,更日夜惦记孝雷村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刘飞越为孝雷村39户122人全部脱贫摘帽而欣喜,也为后续帮扶、巩固工作成果而担忧,防返贫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怎样才能斩断穷根,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刘飞越思考许久,感到肩头的担子还十分沉重,他不敢有任何懈怠。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只要有一个人还存在返贫风险,就坚决不能撤退……这是党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刘飞越的初心和使命。给组织交出一分合格答卷,是刘飞越的庄严承诺,也是刘飞越孜孜不倦地追求。(通讯员 丁铜川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