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标准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大计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精心部署,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全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安排要求,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紧紧围绕保障饮水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筑牢群众用水安全底线,以坚实的行动、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无论是否是贫困村、是否是贫困户,都是饮水安全解决的对象,因此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面广人多、存在的问题更多、工作量更大,任务十分艰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切实把供水成果巩固住、稳定住、不反复,有效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现了全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98%和98.17%。
精心安排部署,持续加大工程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政府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专班,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县区责任制和“四不四直”暗访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县区均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统筹县镇村各级干部队伍,全面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十三五”以来,投资8.5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40处,解决和改善了165.4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千人以上供水工程310处,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7531处,小型和分散供水设施13868处。
夯实工作职责,强化工程运行管护
坚持把加强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护作为重中之重,商洛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水利局联合五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运行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县区认真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健全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护“三项制度”,层级管理责任体系延伸到镇村。市县区共出台农村供水指导性文件60余个,七县区均成立了县级农村供水总公司或农村供水总站,1740名基层管水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6336处工程完成了产权量化并颁发了证书,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奠定了坚实保障。市县两级制定了应对季节性缺水应急预案,全市共计配备应急供水车辆51台、420多个应急储水罐,提高极端天气下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加强水源保护,做到水质达标安全
市县区水利、环保部门通力协作,及时开展了农村水源环境监管及综合整治活动,划定“千吨万人”以上工程水源地保护区16处。充分发挥县级水质检测中心的作用,组织供水单位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和检测,逐步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自检。加强供水监督管理,建立水质检测制度,关键岗位推行持证上岗,从运行机制上保障了供水安全。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均制定了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水源污染等突发事件。同时,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设置防护围栏,加密巡查频次,强化宣传教育,确保水质安全达标。集中供水工程均配套有消毒设施,加装消毒净水设施950余台,持续性消毒器2000余套,每年配发消毒药片5000余箱,实现了从“有水吃”到“吃好水”的新跃升。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强化整改
今年上半年相继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排查”、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回头看”、“再回头看”、工程运行管护“五查五明确”、“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饮水安全“对标补短”等核查整改活动。特别是百日冲刺行动中,全市共排查发现问题478个,均建立了台账清单,落实了整改措施,并完成集中整改清零。6月份以后,又进一步加大补短板和整改核查力度。2019年以来,按“四不四直”督查工作机制,先后累计开展暗访活动178次,暗访乡镇70余个、村(社区)400余个、饮水工程2430余处,走访群众2万余户,开展庭院宣讲100余次,通过约谈分管县区长、水利局局长、现场移交、电话交办等方式,累计反馈问题390个,下发通报7期,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建立台账清单,精准施策“对标补短”
为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脱贫的质量和成色,及时启动了农村饮水“对标补短”工作,在对各级反馈问题和各类平台投诉问题核查整改常态化“回头看”的同时,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基础数据比对工作,通过电话抽查、入户走访、查看工程现场等方式,集中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存在风险隐患用水户的饮水安全状况,并督促相关镇村及时纠偏补正,确保做到账实相符,数据信息准确。各县区及商洛高新区共比对21.38万户,其中17.2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数据信息比对工作全部完成。
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洛南发生“8.6”灾害后,市县水利部门第一时间深入受灾最严重的石门、麻坪两镇,帮助灾区建立应急供水点、协调运水车为灾民送水,强化重建方案技术指导,积极协调解决资金,及时恢复供水管线,加快重建步伐,有效保障灾区群众饮水安全。截至9月13日,全县因灾损毁207处供水工程全部恢复供水,恢复供水人口59920人,其中贫困人口17977人。
加大政策宣讲,积极推进水费收缴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各县区及高新区也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媒体刊载、召开培训班、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广播宣传、发放饮水安全明白卡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商洛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农村饮水安全政策、节约用水有偿用水的宣传和解读,累计发放饮水明白卡62.8万份。各县区积极推进水费收缴工作,落实管护维修经费,确保水管人员薪酬待遇。目前各县区均建立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名录,出台了水费收缴工作方案或水价指导意见,截止10月底,共收缴水费828.11万元,其中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4.49%,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1.07%。
畅通投诉渠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充分发挥“陕西城乡供水四级回访平台”作用,严格落实市县镇三级回访机制,畅通监督举报电话和群众信访渠道,出台了《商洛市农村饮水安全信访投诉举报处理办法》,明确了投诉渠道、问题核实、问题办理、回复回访等环节要求,形成了闭环管理责任链条。市级信访情况在全市进行了2次通报,督促及时处置解决并及时开展信访问题“回头看”,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反馈,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检验,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村组、消灭在萌芽状态。
下一步,商洛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将更好的强化水源地保护,建立合理水价和水费收缴机制,实施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推进工程管护智能化、现代化;提升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水平,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让群众不但有水吃,而且吃好水!(记者叶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