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当家理财 惠及民生百姓

——商洛市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2020-12-16 09:28:00

12月11日上午,在商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市直专场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商洛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党组书记、局长刘仲林致发布辞,并向与会媒体介绍了全市财政扶贫工作情况。

IMG_20201215_101924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肩负重要职责。脱贫攻坚以来,商洛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701个贫困村57.28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监管,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领域,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扶贫领域投入资金累计达到523.41亿元,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mmexport758d1952b6bd3b54af0da45691c25e3a

多措并举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

“十三五”期间,商洛市各级财政部门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倾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财政扶贫资金是脱贫攻坚战的军需粮草。近年来,商洛财政强化资金调度,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扶贫领域资金投入稳步增长。5年来共争取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03亿元。从2016年的4.3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87亿元,翻了三番。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96亿元。从2016年的0.98亿元到2020年的2.9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增加了三倍。“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9.02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建立和完善了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投入风险补偿金3.35亿元,累计为7.19万户贫困户提供33.48亿元银行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短期产业无资金的难题;争取中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资金15.3亿元,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三级两台账”,对扶贫资金的分配、下达、管理和使用等全流程进行监管;建立了“六统一、三必须”的补贴发放工作新机制委托第三方会计机构,对全市7县区1186个带贫经营主体的财务进行核算和代理记账,解决了他们长期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难题。

财政扶贫资金量大面广,项目琐碎,监管难度很大。对此,市财政织密扶贫资金的监督网,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将中省市74项财政扶贫资金清单纳入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对扶贫资金的拨付、使用、绩效、支出等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可视性监管。严格落实中省“5355”的拨款时限要求,让扶贫资金在第一时间直达项目主管部门,每年年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均达到了92%以上。在加强监督检查中市财政局领导分片包抓县区责任制,组织开展扶贫资金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分配扶贫资金的重要因素。2016以来,商洛市连续获得省级考核A级等次,累计获得奖励资金3000万元。制定出台了《商洛市扶贫资金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报账制指导意见》等10多个制度办法,为加强资金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助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革原有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全面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实行任务、资金、权力、责任“四到县”,将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让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更加切合群众的需求、更加符合县上实际。对175个深度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19.84亿元,平均每个村投入达到1133万元。以整合资金为抓手,全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完成了贫困退出村村有集体经济的目标要求。将整合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确保了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的主导地位。组织各财政预算单位加大“消费扶贫832”平台的商品采购能力,通过“832”平台采购扶贫产品金额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做细做实补短工作。成立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强化细化整改措施,全面提升扶贫资金管理水平。目前,所有反馈的问题已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整改。对政策落实、整改工作、长效机制等进行了全面排查。下发了《关于做好“对标补短”工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通知》,积极向上争取脱贫攻坚补短板综合财力资金7700万元。

五年攻坚硕果累累

通过扶贫资金的投入和扶贫项目的实施,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达到了扶贫效果显著、贫困户增收大幅提升的目标。

全市7县区全部摘帽、7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2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市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11个、现代农业园区14个、示范合作社14个、示范家庭农场14个,新培育职业农民2120人。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3家、现代农业园区132个、示范合作社226个、示范家庭农场113家。洛南永丰镇和商南富水镇入选第三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洛南苗木花卉园区被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丹凤、山阳、柞水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柞水金米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市701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1136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收益,836个村集体经济分红8880万元,惠及贫困户7.6万户。全市2506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9.91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收入6055.25万元。累计搬迁贫困户4.98万户19.45万人,实施危房改造2.58万户,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1240处,完成“油返砂”整治1571公里,建成深度贫困村通组路1217公里,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得到全覆盖、子女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全面保障,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记者叶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