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采的春耳,是第二茬子,大概还能采它个三茬子吧,满共下来能采个四千多到五千斤耳子,我今年种了有3.3万多袋的吊袋木耳,大概能挣5万多到6万多块钱。”木耳种植户肖青松说。
很难想象,正在算收入的肖青松,几年前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蜕变”成了陕西省勤劳致富先进户,金米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2020年4月20日,是金米村全体父老乡亲们,今生最难忘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当天下午,来到了柞水县小岭镇的金米村。回想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刻,肖青松和村民们都显得非常激动,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大产业”这句话,深深刻在了肖青松的心里,金米村村民们的心里,柞水人民群众的心里。
肖青松说“靠的是自己敢闯敢拼的劲儿,靠的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动着农民兄弟同行奔小康。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柞水围绕“一主两优”脱贫产业构架,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全县建设100万袋规模的示范基地30个,累计引进和培育中博、野森林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9家,合作社44个,培育种植大户2000余户;同时,还在线上线下打响木耳品牌,将柞水木耳打造成为网红产品。如今,“柞水木耳”出现在了全国老百姓的餐桌上,解决了柞水发展木耳产业的后顾之忧。
转变思想观念 发展木耳产业
时间回转到2018年10月,秋风萧瑟天气凉,为筹集给母亲看病的医药费和一家五口生活费的肖青松在西安建筑工地当水泥工。这天肖青松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十几人挤在一起的简易工棚,里面摆放着几张摇摇晃晃的架子床和一张空心砖搭起的简易桌子,几个工友闲坐一起打牌抽烟,肖青松却躺在床上静静的发着呆,想着昨天帮扶干部屈红莉打来电话的事情:“肖青松大哥吗?最近杨宏玉副县长牵头,为咱们村援建了现代化的吊袋木耳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木耳产业,您回来种木耳,可比打工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可以照顾家!”没等屈红莉说完,肖青松便挂了电话,肖青松说:“当时听到种木耳,我很不理解,觉得种木耳能有啥子出息嘛,而且我也没有技术和本钱。”
为了让肖青松转变思想观念,帮扶干部、村干部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宣传发展产业的前景以及相关扶持政策,还请来肖青松的妈妈给他做起了思想工作。
“娃呀!妈是一个老党员,相信党,相信红莉,你走这半年,红莉没事儿就来看我。还帮着把自来水拉到了屋里,看病在卫生室方便的很,村医还隔三岔五来家里量血压,娃们上学,天天还喝奶吃鸡蛋,都吃胖了。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啊!种木耳简单,妈,年轻的时候就种过!你呀!赶紧回来。”
就这样!通过帮扶干部和村委会的耐心讲解再加上肖妈妈的极力相劝,肖青松逐渐打消了顾虑,2018年年底,肖青松回到了村子。当看到苏陕协作援建的木耳大棚一个连一个,老乡们都在围着采摘木耳的场面,肖青松感到太震撼了。
说干就干,肖青松在原有村上给他分配一个大棚的任务的基础之上,主动承担起了合作社的生产责任,申请承包两个棚,3万多袋木耳。像照看孩子一样,严格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天不亮就进棚巡“耳”,中午随便扒口饭,有时候干脆吃在棚里,住在棚里,精心呵护起了他的“木耳娃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一季的木耳丰收啦!这季下来肖青松给村集体返还了本钱,两棚木耳还净挣了四万多元,“4万元”是他两年在外风吹日晒省吃俭用2倍,“4万元”是他这几十年来,第一次见过这么的多钱,这双布满老茧的勤劳的双手,捧着着沉甸甸的4万元,脚步不在沉重,飞奔回到家里“妈你看,媳妇你看...”这一天肖青松家里传出了幸福的笑声,这笑声伴随着金米村满塘的荷色和蛙声,久久回荡在山村的夜空。
懂得感恩的肖青松在自己能挣钱的基础上也当起了带头人,在他示范引领下,乡亲们也纷纷跟着种起了木耳,承包了大棚,肖青松还当起了技术员,带着贫困户王极东、夏俭翠、李泽云等都加入到了木耳种植的行列,他们经过技术的学习,自己打孔、挂袋、采耳、晾晒、交耳。根据“借袋还耳”合同和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每斤干木耳可挣7元左右,年收入都在4、5万以上,个个成了万元户,脸上乐开了花。
小木耳大产业,宁商协作结硕果。
经济落后的金米村,近几年通过苏陕携手共进和发展木耳产业,不仅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也扶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精气神。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时,为金米村木耳点赞“小木耳 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金米村真的变成了金米村,周末假期游客那是一茬接一茬。家家户户在发展木耳产业的同时,也办起了特色民俗和农家乐。贫困户金汉腾,过去她常年在家照顾重病的老人和年幼孩子,没有收入来源,现如今也在家门口发展起了旅游产业,手工打起了糍粑。一天下来,也能挣200多块钱,一个月也有好几千块钱的收入,那心里乐呵呵的。如今,金米村老百姓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的产业带头人肖青松也是乐开了花,他又有了新的发展计划。他说道:“我一定要靠自己去创造幸福。今年夏天办了农家乐,我想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去买一辆小汽车,再到省城去看看。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盼着习近平总书记能再来金米村,来到我的农家乐,吃一顿我们家乡地地道道的木耳宴,到那时,我会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这就是我们的小康生活!”
这就是“小木耳,大产业”——金米村的木耳情缘。(王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