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凤翔县彪角镇:产业帮扶选门路 贫困农户有奔头

2020-12-31 21:35:51

隆冬时节,天寒地冷。12月31日中午,陕西省凤翔县彪角镇三岔村脱贫监测户张红刚家的综合养殖场里,张红刚和母亲苏凤侠分头清理牛舍和猪圈、羊舍的卫生,严寒因娘儿俩一阵忙乎被驱赶得荡然无存,脸上绽放着养殖得到实惠之后的满足和欣慰的笑容。

张红刚今年43岁,8年前跟随同村人在北京等地务工,父母及妻儿留守在家,日子过得也算顺风顺水。后来,加入出国务工行列,仅在新加坡有短暂逗留就回国待岗,得知上当受骗,他精神上受到刺激,患病在身,妻子因此离他而去,把年幼的孩子留了下来。红刚的父母身体都不好,家里节外生枝,出现一些未曾料到的事情,陷入困境。2013年,该户被识别为贫困户。

张红刚的父亲张满锁以前曾饲养过牛和猪,2015年,家里购买3头牛,同时预留一只猪仔作为母猪,进行繁育猪仔。对于农村一个一下子陷入困境的家庭,发展家庭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片言只语就能说完的。关键时刻,县、镇、村各级帮扶干部纷纷把目光聚焦到该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帮着这个家庭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养殖圈舍,扩大养殖规模,增加了黄牛和母猪的养殖数量,同时新增了养羊项目。

mmexport1609402305740

“养殖这个事情,我以前是零敲碎打式地搞,养个一头两只还行。数量上去了,规模大了,就不由得有了压力,光防疫就感到头疼。不过,好在有咱县上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包抓帮扶干部李宝军等同志经常地来到养殖场帮忙解决养殖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这样,搞起来轻松多了。”张满锁说。

“我们这个4口之家有3个病人,干其它啥不适合,就喂猪、养牛、养羊这活不复杂,干着觉得顺手着哩。从2016年开始至今,我们已经享受国家产业发展补助款3.9万多元,加上其他扶贫补助算起来不少哩。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张红刚的母亲苏凤侠接过话茬。她告诉笔者,今年以来,家里母猪繁殖情况比较好一些,55只猪仔分四批出售收入5.9万多元,出售两头牛收入16700元,出售4只羊羔收入1800多元,这些收入算在一起大概有8万元把。说起这些事情,苏凤侠很专业,很老道,也很满足,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患病的农村家庭妇女。

mmexport1609402310513

在彪角镇,类似张红刚一样的家庭通过县、镇、村各级帮扶干部引导、帮助选择养殖、种植、以及发展苹果、花椒、中棚西瓜等产业摆脱贫困的致富典型户有20多户。镇上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引导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对路产业,组织帮扶干部纷纷下村入户,与贫困户零距离接触,商量制定相应帮扶计划和措施,协助选准项目,同时提供技术服务,协调办理扶贫贷款等,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真正做到了贫困户脱贫有门路,致富有奔头。本报记者 李喜林 通讯员 程有強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