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白宁宁 郭娟花 高媛媛 记者 杨东世) 妇女也顶半边天。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把镜头对准奋斗在扶风大地上的女性代表,讲述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王喜玲:从“贫困户”到“脱贫明星”
3月4日,在城关街道办西官村喜林苗木基地里,王喜玲一边指导工人将2000多棵红枫、玉兰幼苗从车上卸下来,一边指导群众把树苗栽种到基地里,扶树的扶树,填土的填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这些树苗是今天才从外地拉回来的,现在栽下,到秋季就能长到50厘米了”,王喜玲望着她的苗木基地里一棵棵幼苗欣喜地说道。
王喜玲是扶风县召公镇人,2018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从身患癌症的贫困户到全国知晓的“脱贫明星”,王喜玲用她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脱贫致富后的王喜玲并没有满足现状,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她还成立了“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404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帮助30户贫困户摘掉“穷帽子”,累计销售苗木达400多万株,实现销售总额1000多万元。发展电子商务,注册“喜玲”商标,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今年,我还准备申请喜林‘巾帼创业’产业基地项目,在城关街道街办西官村流转土地100亩,建设花卉大棚30座,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就业创业”,王喜玲信心满满地说道。
朱芳丽:“养殖场”里的铿锵玫瑰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3月5日,记者来到扶风鑫泰养殖有限公司,见到了扶风县妇女创业代表朱芳丽,她一头齐肩短发,简单的牛仔裤搭配迷彩服,清爽又不失风度,彼时正在养殖场给生猪喂食饲料,操作熟练,干劲十足。
“这一路走来十分艰辛,我深知女性创业的不易,但是困难打不到我,我会尽我所能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贡献女性力量”,朱芳丽信心十足的说道。
朱芳丽是法门镇官务村人,为了改变家庭状况,2008年她开始创业,从事生猪养殖行业。13年的艰辛创业过程中,在党的惠民政策帮助下,她借助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现在的高级职业农业,养殖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一人致富不算富。创业过程中,她还经常把自己所学所懂的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需要的群众,为困难群众赠送猪苗,给新增的养殖户手把手的教技能。
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她的公司目前已经形成生猪养殖和肉制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格式,2020年,她又扩大投资发展了奶山羊养殖业,养殖事业走上了快车道。一路艰辛,一路歌。朱芳丽从一个为生存下去而从事养猪开始的普通创业者,到现在的职业农民,多次获得勤劳致富带头人、产业示范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她就像一朵盛开的玫瑰,绽放在养殖事业的道路上,成为无数女性奋斗的榜样。
赵梅:返乡创业为留守妇女撑起一片天
“大妈,你不要着急,我帮你做几个,你看我缠得紧,一扎刚好形成一个8字,看来你要发啦!”赵梅剪着一头短发,身着卡其色的西装,笑嘻嘻地对正在专心地绕圈、捆扎包装耳机的卢海珍说道,干练中透着睿智。
赵梅是84年的安徽姑娘,在广东三星电子厂打工时认识了公司的研发人员陈宝锋,从此成了一名扶风媳妇儿,说起开办村镇工厂的初衷,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17年赵梅随老公回家过年,看到村上留守妇女在兼顾家庭和外出工作之间左右为难、老人因为年迈没有经济来源,回想起当初她们在广东打工维持生计,有了孩子之后无法兼顾,公公婆婆卖了家里的牛、小麦来帮他们带孩子,失去了经济来源的艰难岁月,内心受到深深的触动。借助送孩子去学校报名之机,她先后了解了103个同龄妇女,得知她们想工作的意愿后,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恰好此时扶风县人社局开展“扶风喊你回家来创业活动”,政策和资金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于是扶风县午井镇福洪加工部随之诞生。
“创业初期,我哭过、迷茫过、思考过,怕自己跟老公、婆婆承诺的做不到,赔上全部的身家,但是现在我不光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还帮助了留守老人、妇女、残疾人就业”,赵梅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
现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下设两个分厂,机器设备十二台,流水线作业两条,扳面拉一条,测试机六台,测向曲线仪一台,每月均能超额完成总厂下达50万元的订单。同时为了方便在家管孩子的留守妇女上班,实行灵活机动的下班时间,幼儿园的家长3:30下班,小学的家长4:30下班,初中的家长5:30下班,真正的为留守妇女撑起一片天,2020年扶风县午井镇福洪电子加工厂被宝鸡市妇联授予“宝鸡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