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鱼米之乡,到秦巴汉水之滨,20余年苏陕结对帮扶,拉近了溧白两地的空间距离。于是,在白河这座山水小城里,活跃着一位位溧阳人的身影。
他叫汤军,来自溧阳市社渚中学。2020年8月,他背上行囊来到白河县职教中心。一年中,他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教学业绩,也展示了援陕教师的良好形象。
立足实际,研讨共进
相对苏南地区,白河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初来乍到,汤军老师有些困惑。到底该从何入手呢?经过再三思考,与同组老师研讨后,他制定了“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发展提高”的教学指导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切实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知、有所悟,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整个教研组齐心共力,才能派生出最优质的资源。汤军老师特别注重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共同制定计划,互相听课评课,及时研讨反思,推动了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他围绕语法和阅读开设的示范课,深受同事一致好评。汤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惟妙惟肖的教学语言,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让同学们由衷地敬佩。
自主研发,巩固提高
和高中相比,职教的英语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学情如何得到反馈呢?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汤军老师主动开发校本练习。他自购纸张,自备打印机,为每位同学打印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之外,编写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型,每次都逐一批改,“诊断”出学生知识掌握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做到“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 提高实效性,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经过收集整理后的资料,也为来年的教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每位学生用心,不让一个掉队。学生的成长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汤军老师精选背诵内容,面对面指导学生背诵,既减轻学生负担,也避免哑巴英语养成。每次阶段检测结束后,汤军老师及时分析,认真反思,针对不足之处,在讲评之后,组织二次练习,强化巩固。同时,更多地给与学生学习策略的灌输和指导,“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和解题的方法。汤老师总是敏锐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积极给与肯定,毫不吝啬地表扬。事实证明,效果是明显的,很多同学都取得了不菲的进步。
一位男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们的英语老师,很严厉,却很温柔,我们都很喜欢他,他可以只看作业本上的字迹,就直呼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汤军老师把对学生的关爱,都浸入在平时繁琐的工作细节之中,他相信,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时候,决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或许,这就是师者,大爱无声,却可以跨越千里。
是良师,亦是挚友
古人有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一名老师,和学生交流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汤老师就是这么一位能走进学生心灵的老师。每次上课,总是提前来到教室,和学生“闲聊”起来,从白河三点水到一号彩虹路,从北斗组网到中美贸易战,都是他们的话题,有时也会关切的问起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与更多的鼓励。时间一长,每次看见汤老师,学生们就会过来主动交流,甚至互相调侃起来。
“老师,这是我家自制的新茶,给你尝尝”,“老师,周末我们一起去天宝”,“老师,有空去我家,尝尝白河特色菜”,“老师,你要回去了吗?你教了我们刚一年啊!”“老师,你有空要再回白河哟”……这些天真烂漫的声音,是对一位老师最大的认可。
在支教的课余时间,汤军老师还深入教研室、阳光学校、城关中学等开展教研和拓展活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礼仪操和技能大赛活动中,2021年初,又主动多承担了另一个高考综合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白河行,一生白河情。回忆起一年的支教工作,汤军说:“白河的孩子真诚可爱,他们是白河的未来,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即使辛苦,也是非常值得的。遇见白河,就是一场今生注定挥之不去的缘分,到白河工作,将是一生珍藏难忘的美好回忆!”(通讯员 汪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