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红土地上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书法艺术的“陕北后生”

2021-07-24 20:45:37

陕北榆林地区是陕西全省及全国建立党组织和创建革命根据地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一首民歌脍炙人口:

提起那个家来 家有名,

家住那个绥德 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着那个三哥哥呦

你是我的知心的人

我已为了你而愿意走……

画笔描绘美好未来,色彩绘就壮丽人生。今天要说的加文琴,他是一位绥德的汉子,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从小爱上书法,像那“四妹子爱着那个三哥哥呦”一样的深情、痴迷,他说为了书法,他也愿意为此走……

图片 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加文琴是他的大名,他的书法作品通常都盖“文琴”印玺,他出生于60年代初,情系黄土地,根植红色基因。品行耿直的陕北后生,在成长旅途中嗅着雨后的土腥味,感受着黄土的纯香,吃着黄色的小米,凭借着朴实、谦恭、勤奋,常年在黄土高原生活,面对当时生活的困境,常常暗自告诫自己,只有努力上进,才能有希望走向明天、走向美好的未来。走进他的工作室,整个房间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斗字作品尤为抢眼,但看个个苍劲有力,笔饱墨重,虚实相间,大气美观。谈话间他铺纸泼墨,一笔而下,潇洒自如,“高山”字样跃然纸上,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其书法里融入了加文琴“儒士”般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真像他写得那个挂在墙上大大的“佛”字一样的感觉。

谈起他的书法,他说几十年如一日地去苦练,尤其大字,得有“势”。他指着墙上镜框中的斗字“娘”,对记者说,只要用心去写,用感情去写,字就能写好。对书法而言,“势”最小的单位是“笔势”;其次是“体势”,是指一个字所呈现出的动态,以及由于点画的排叠汇集而展现出来的态势,每一个成熟的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能人云亦云,要写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性格去写,没有不要非去临摹别人。写字并不是零乱随意的涂鸦,写字是在写生命,一笔一划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抑扬顿挫的笔法,是笔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柔软的笔触与粗糙的纸面所碰撞出的激情,那是笔者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四妹子若果不爱那个三哥哥”,怎么能唱出千古动人的歌?他说完这个话,引得屋内几个人开怀大笑。

2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加文琴书法所呈现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优雅悦目的线条艺术,书法的背后还蕴含着神意和主愿。朋友说,那里都是故事。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长,前进中布满了荆棘,总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怎么去走好每一步都要自己做出抉择,必须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无悔地走下去。他说六、七十年代的陕北后生,那时生活太艰苦,那个时候谁有闲工夫去练字,那都是忙中偷闲,用树枝在地上划。过个春节,抓紧练字写春联,写呀划呀,就这样年复一年过来了,字似乎也有了眉目。有人请写春联;有人请写福寿字;有人约字……

3

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2020年加文琴的书法作品获“艺巡中华·美耀中国杯大赛书法组二等奖;并聘请他为艺巡中华·爱心书画院院士。他说,之所以酷爱书法,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一种养生之道,练习书法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书法有无穷无尽的好处,书法其实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它并不是一种普通的练字方法,而是身心的一种超然享受,犹如人生,坦然自如,不亦说乎!(记者 吴树鸣)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