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符备战 通讯员贾规划)今年以来,兴平市积极创新农村“三堆六乱”专项整治新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专业化、集成化水平,实现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的根本性改善,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陕西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一是党政联动、全员行动。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融合、职能整合、力量聚合,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门队伍,形成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最大合力。建立党政联动机制,制定《兴平市集中开展农村“三堆六乱”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对各镇办“三堆六乱”治理范围、责任、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市人居总站每月对各镇办环境卫生进行2次暗访和不定期抽查,聚焦问题点位进行视频曝光,实行限期销号管理,对行动不积极、进度缓慢的进行督导问责,并全市通报曝光。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树立群众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员参与、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二是分类施策、政策推动。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基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重点抓好村镇结合部、村际联结处垃圾清除和环境整治。按照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运营模式,落实乡村街道、路段包抓监管责任,组建了1200人的农村清扫保洁员队伍,落实垃圾清运车辆和人员,开展环境卫生“村村过关”活动,将房前屋后、背街小巷、河道沟渠、村内外主次干道的柴草堆、垃圾堆、杂物堆彻底清理、清运,一项一项抓好整治。同时,以全面清除白色垃圾,消除乱堆乱放为目标,对全域城乡道路沿线两侧加大排查整治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截至目前,全市“三堆六乱”整治共投入机械1656台次、人力38356人次,投入资金597万元。
三是疏堵结合、利益驱动。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公司北京启迪桑德公司,各镇办将垃圾清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最终由桑德公司对全市生活垃圾进行终端无害化处理,有力推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化、常态化、无害化,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的一体化闭环管理。同时,创新工作模式,与各村签订秸秆清运、禁烧工作承诺书,变堵为疏,在粮食主产区引进第三方公司,在沿渭各村设置秸秆粉碎点,将粉碎后的秸秆作为青贮饲料或商品草,从源头有效杜绝秸秆随意堆放和焚烧现象发生。
四是长效管理、机制带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督导考核,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考核细则,实现了考核工作量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严格按照村内主街、巷道“十无”(无柴草堆、无沉积垃圾、无杂物堆放、无建材长期占道堆放、无杂草横生、无污水横流、无废弃杆线、无乱贴乱画、无乱搭乱建、无乱摆乱放)标准,每月对全市181个行政村进行环境卫生“村村过关”达标式、交叉式验收;扎实推进河塘沟渠“三清”(清理漂浮物、清理河坡杂草、清理垃圾杂物)、农村主干道路与通村路“三净”(绿化带净、路面净、路肩净)、田间地头“三收”(收集拉运生产垃圾、收集利用废旧农膜、收集处理农药瓶等废弃物)。同时,将各镇办问题点位销号整改结果作为考核验收重点,并与奖补资金挂钩,纳入年度考核结果,切实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