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西安邮局海关做好“四道题” 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2021-11-15 17:21:19

本报记者 李勇 通讯员 周帆 刘源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寄递物品渠道呈现品类多、数量大、流向纷杂的发展趋势,口岸传统安全与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监管难度持续升级。海关作为国门生物安全第一线的“守护人”,肩负着防范动植物疫情疫病跨境传播和外来物种入侵,保护国家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职责。西安邮局海关不断加强入境检疫,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动融入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切实提升把关能力,维护国门生物安全,认真做好“四道题”筑牢邮路口岸生物安全防线。

图片1

强化政治引领,做好国门生物安全“必答题”。

第一时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体系建设 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增强合力,坚持做好“安全为本、依法履职”必答题,做到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力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图片2

压实主体责任,做好国门生物安全“应用题”。

持续加强非洲猪瘟、沙漠蝗等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扎实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开展“国门绿盾2021”等专项行动,严防疫情叠加风险。今年以来,在国际邮件中查获各类禁止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390件,包括首次截获活体鱼12尾,查获濒危活体植物岩牡丹2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越南臂金龟4只、西尤犀金龟3只等,有效防范疫情疫病传入风险。

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国门生物安全“选择题”。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系列宣传,营造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优势,安排具备动植物检疫等资质关员坚守一线服务群众,第一时间答疑解惑,优化服务。针对高校科研用生物制品等通关需求日益增加情况,认真研究法规政策,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便利通关。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生物安全法》专题宣讲,组织国门生物安全宣讲进校园、进广场、进大厅等活动,宣讲覆盖群众近2000人次,发放宣传册千余册,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提升综合素质,做好国门生物安全“附加题”。

充分把握新监管场地建设契机,积极推进初筛实验室建设,高标准配备现场初筛设施设备,实现硬件条件新突破。突出“规范化”管理理念,制定管理台账,制度化开展查扣物品管理仓库管理,做好查扣禁止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后续处置,杜绝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内强素质,邀请业务专家现场调研指导、解读政策法规,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近30人次,夯实知识储备,提升把关能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