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八旬老人不幸骨折 术后三天下地活动

2021-11-24 17:14:26

近日,一位88岁的高龄老人在生日寿宴前不幸摔伤,以为要躺几个月,没想到术后第三天,便可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辅助下,进行站立和辅助步行。

生日宴前打扫卫生不幸摔倒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何亮介绍说,88岁高龄的王奶奶来医院时,躺在担架上,一脸痛苦,疼得嘴里不停地呻吟着。

“我妈明天过生日,儿孙们都要回来庆祝,老太太也高兴得很,激动地准备了好几天,估计是想把家收拾干净,没想到竟然摔了一跤……”王奶奶的女儿说。何亮医生看过急诊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后表示,王奶奶右髋疼痛,肿胀明显,压痛明显,右髋关节活动受限,是一个右股骨颈骨折。由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何亮医生向主任赵晓光汇报,在了解情况后,赵主任便召集“骨科MDT康复小组”,为王奶奶进行联合会诊。

图片1

在接受消肿止痛的物理治疗,满足各项手术条件后,王奶奶接受了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制定了详细的术后康复计划。按照计划,术后第2天要开始进行患侧下肢关节的活动,第3天就下床,在床边站立,锻炼患侧腿的力量及重心转移,等到第4天,就要进行步行训练。对此,家属很惊讶,担心太快了。

尽早下地恢复老人运动功能

“手术非常成功,置换后的假体强度很高,完全可以满足下地活动的要求,不存在骨骼结构受损的风险。”何亮医生解释说,长期卧床会加重老人的基础疾病,并且会引发很多诸如坠积性肺炎、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会对老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尽早下地不仅会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还会尽早和最大程度恢复老人的运动功能,对老人后期的生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术后第二天,康复医生李超男如约为王奶奶开始了患侧下肢关节活动训练,在患肢活动后,王奶奶不仅不疼,反而觉得很舒服。这让王奶奶心情大好,家属也松了口气。通过对王奶奶的下肢髋膝关节进行外展、内收、屈伸等训练,王奶奶觉得整个患肢都轻松很多,第一次训练很快完成。王奶奶激动地说:“好得很,不用担心会瘫在床上拖累儿女啦。”术后第五天,王奶奶便可在搀扶下步行和短距离自主步行,出院前,已能自主行走。

图片2

医生介绍,老年髋关节骨折后人工股骨头置换一项,目前已经形成了时间表式的固有模式,即术后第2天关节活动,术后第3天争取下地,到出院患者具备低强度自主步行能力。坚决杜绝老年人因骨折导致的运动功能丧失和长期卧床,严防“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尽可能消除“因伤致残”甚至是“因伤致死”。本报记者 李勇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