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穷山沟里住了半辈子的许福社,做梦也没想过自己住上新楼房,这一切都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
今年54岁的许福社是云梦乡许家峁村的脱贫户,住了祖辈们和许福社几代人。“路不通、水不畅,粮食收成不好,光景更是不好过,日子恓惶的没法说,”回忆起在老家的日子时许福社颇有感慨。
终于,脱贫攻坚的阳光照亮了贫困论群众向往幸福新生活的路子。2017年,许福社一家搬进许家峁村河里组的移民搬迁安置点,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楼房,交通便利、环境舒适,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妻子平时在家就是 照顾年迈的母亲,村上也给安排了公益岗保洁员,每月600元,平时的许福社就是在周边打打零工。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真没想到,自己能住上楼房,我现在很知足,很幸福。儿子在外地当兵,接下来,我要把我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福社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改善居住
搬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
寒冬腊月,冷风袭人,嗖嗖作响。走进尧生镇雷塬综合服务中心雷塬幸福小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只见,一栋栋褐红色高楼崭新靓丽,家家集中供暖,户户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光洁如新的家具,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干净的地板,房子面积宽敞,物件摆设齐整,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让73岁的陈秀香夫妇很是满意。从原居住的梁河村搬进了这套新房子,幸福感扑面而来。
要想顺利脱贫,就得搬迁。过去陈秀香家住在比较偏远的梁河村,生存环境恶劣,医疗、交通等不便,下雨天出门更是拔不出脚,夫妻俩靠着种20多亩玉米,每年收入3-4万元。家中有5口人,2个儿子,1个女儿已结婚出嫁。在当地和陈秀香一样的村民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时,异地扶贫搬迁则变成了摆脱脱贫户的有效途径。据了解,2019年,陈秀香一家通过帮扶干部和当地村干部的动员下,再加之自身努力和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成功领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勤快朴实的陈秀香每天早上5:00多起床拾点破烂,买点零花钱。一年下来也能积攒2000多元。一年以后,小儿子也找到了心爱的对象,前不久刚订完婚,一家人渐渐地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陈秀香老人说道:“现在做饭不用烧柴了,没有垃圾没有灰,也没有牲畜粪便污染了,洗上了热水澡,真是享福了,我们也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天然气。”幸福和喜悦写在他们的脸上显现出来。
培育产业
搬迁百姓过上好日子
山高路远,地广人稀。宜君县皇后村是最偏僻的典型村代表,该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极为不便,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皇后村依据独特的气候资源,通过“抓基础、兴产业、强素质、美环境”,让昔日“穷在深山无人识”的小山村旧貌换了新颜。
近日,记者走进皇后村木瓜滩组移民搬迁安置点,一排排清新别致的新房屋,如同大山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红色的屋顶,米白色的墙,门口铺水泥路,道路两旁建有自己的小菜园,被村民打理得整整齐齐。
“乐业才能安居,干活有劲头,生活有奔头”。2016年陈福才通过移民搬迁扶贫政策,从原来的破旧窑洞,搬迁到现在70多平米的平房中,在记者了解中,看到墙上挂有移民搬迁前后照片对比,居住环境明显大有改善,陈富才满怀信心地说:“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我圆了安居梦。更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家的生活。趁我还能干动,加把劲,给孙女以后多攒点,让娃以后能过得好点。”
“今年养殖55头猪,一年可以买2茬,平时也是根据市场行情,山里空气好,给猪喂的饲料都是自己种的玉米,肉质特别香,到过年时养的猪很快就卖完了,好多都是提前订购的。”63岁的村民陈富才乐呵呵地说道,一年可收入3-4万元左右。再加上自己种玉米50亩,今年种植大红袍花椒2亩,收入1000多元。
“现如今皇后村的产业发展逐步在扩大,全村种植中药材、黄芩2100亩,我们现多方位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皇后村副主任韩宝刚说道。
在好政策的阳光沐浴下,幸福像花儿一样悄然绽放在百姓心间。宜君县皇后村木瓜滩组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护航下,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中,让群众实现了“安居梦”。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自助创业,极大地解决了就业难题,村民的未来生活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本报记者 王吉友 通讯员 田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