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确诊病例数字的不断下降,西安疫情形势逐渐好转,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1月5日是西安封城的第14天,根据社区收到的核酸检测信息反馈,仍有部分住户的核酸信息并不完善,为了调查清楚小区真实参与核酸检测的人数,记者和同小区下沉干部挨家挨户摸排情况。
早上7点,天蒙蒙亮,加上记者在内的9名下沉干部准时在小区物业部集合,准时是每个人不约而同的准则。人数少对象多是每次任务都会面临的问题,但是大家永远在争着帮彼此分担,经过分配,大家两两一组负责两个单元的摸排情况。“到时候谁的任务还没完成就在群里说一声,抗疫小分队大家是一家!”组长沈悦说。
因为部分住户核酸检测信息残缺依旧存在风险,所以这是又一次“全副武装”的任务。从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手忙脚乱到如今5分钟就能从头到脚整理好,提升速度背后是大家一次又一次穿戴经验的积累。
拿上负责单元的登记表,记者和小刘又一次走进“熟悉”的1号楼1单元,拥有208户的1单元是整个小区户主数量最多的单元,但对于小刘和记者而言“人数多”已经不再是挑战。
穿着防护服行动每走一步的幅度都比正常走路小很多,小刘是中度近视,没有眼镜的走动都靠记者拉着一起走,“小王,你有得当我的‘行动拐杖’了!”小刘笑着和记者走进了电梯。
伸手按下26这个数字,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小王,这是咱俩第几次跑这个单元了?”隔着口罩和医护面罩,小刘询问的声音听得并不清晰。“我想想,应该是第6次了吧。”思考了许久,记者回答道。正当一起回忆每次跑楼的经历,电梯停下了,26层到了。
记者和小刘一起摸排住户核酸检测情况
早上7点半,两个人走到了第一户2601的门口,敲了半天门里面无人回应。“2601我们是社区的,麻烦开下门!”小刘的声音喊亮了走廊的声控灯,但依旧没有人开门。“才7点半,大家应该都还没起床。”记者拍拍小刘的肩膀“咱俩分头敲门,先登记能敲醒的住户,剩下再返回来一起敲门。”
一单元分南北两边,重新划分任务后,两个人同时行动,没有拿表的小刘先把信息登记在手机备忘录里。“2601!在家吗?”再次来到2601门口,敲门的动静比之前大了一些。“来了来了,你们是谁?”门后终于传来了应答,“我们是社区的,戴好口罩开下门。”隔着门记者回答的声音提高了音量。
开门的先生还揉着睡眼,记者耐心询问了居住人数和有无特殊人群没做过核酸,一一询问登记后,记者和该先生了解同层有无没人居住的房间,“隔壁有人在家,另外两户不太清楚。”记者对该先生的配合表示感谢后开始敲第二扇门。
“小王,你剩下几家?我帮你敲!”小刘南边的4户登记完了后主动过来帮忙,记者也刚好询问到最后一家。小刘登记了信息后,沿着楼梯记者和小刘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到25层。“25层希望大家一敲门就能开哈哈哈。”小刘笑着和记者在楼梯口分开。
25层的住户可能是听到了楼上我们在楼上敲门的动静,还没等我敲开2501的门,2508和2507的业主已经开门询问情况。“不着急你们先等一下,安全起见到了你家门口再问你。”记者耐心劝住户们按照顺序后2501的业主刚好打开了门。
询问情况、登记信息、送去关怀......和每一户的沟通都不能落下任何一个环节,问到2301的时候,和前面24家户主的沟通就花费了近半个小时。后面的户主可能是因为从业主群里得知了要上门登记的消息,所以小刘和记者的“敲门行动”速度明显快了一些。
“你好,谢谢你的配合,有需要随时联系我们,电话都有吧?”关怀询问了2004的住户后,记者眼前的面罩已经被雾气凝结的水珠打湿,平行视角已经看不到登记表上的字只好仰头把表拿得高一点。小刘的眼罩前也是一片模糊,没法拉开防护服拿纸巾擦拭,我和小刘互相用防护服简单地蹭了一下,保险起见不能脱掉。
站在16楼的楼梯口,记者和小刘商量原地休息,透过走廊的窗户看到外面的天亮了。靠着墙,两个人汗流浃背,手套里的汗在低温的环境里变得冰凉,敲门的手有些麻麻的痛感。
体力的逐渐透支的两人下楼梯的脚步缓了不少。
记者正在逐一检查登记表有无遗漏
“你好,我是一单元的志愿者,我想帮你们一起问可以吗?”1001的住户听到我们的来意后主动提出想加入我们,正在登记信息的小刘听了走快两步到我询问的房门前,“真的太谢谢你了,你有这样的善心我们十分感动。”小刘和记者考虑到风险因素婉拒了热心的志愿者。“没想到还有人主动帮咱们,感觉一下子心里很暖。”小刘一边扶着墙下楼一边说。
6层、5层、4层......早上10点48分,记者和小刘结束了最后一家的信息登记,“1号楼一单元信息摸排结束。”小刘第一时间在群里说明了情况,“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咱俩过去帮忙。”记者和小刘说话的同时,小刘正在刚才的消息下面补充询问其他人的进度。
“4号楼还没人去摸排信息,忙完的同志麻烦先去,剩下人随后就到!”正在记者和小刘回物业办公室的路上,群里的信息让两人一拍即合改变了路线转身走向4号楼1单元。
“2号楼结束,4号楼还有哪个单元没人去?”“3号楼结束,前来支援4号楼!”......群里其他同志的纷纷前来支援记者和小刘。人多力量大,11点37分,小区全员核酸信息摸排结束。
上交了信息登记表,大家互相帮着脱下防护服,没有一个人的防护服是干的。
防疫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细心,事无巨细才能打好防控阻击战。无数和记者类似的下沉干部为西安城的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守岗位,保护着广大的西安人。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胜利的曙光必将到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旧疾当愈,西安长安!
本报记者 王媛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