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昨天奶粉就吃完了,帮帮忙今天一定要帮我买到奶粉。”1月5日,家住西安玉祥门社区恒天国际城13号楼的候先生,在被告知附近超市没有所需奶粉后,电话里语气焦急地恳求着。
疫情爆发以来,因为实施封闭管理西安市莲湖区玉祥门社区平均每天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有上百个。
挂断电话后,记者和志愿者陈俊飞商量决定,去辖区外西郊规模较大的华润万家超市再看看。
“咱们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买到奶粉。”驾驶快递三轮车的陈俊飞一边快速转动电门,一边语气坚定的对身旁的记者说。
风从耳边呼呼刮过,快递小哥陈俊飞如同他的名字一般,飞奔起来……
和陈俊飞相识是记者作为省工信厅下沉干部,到玉祥门社区下沉抗疫工作的第五天。因工作变化,我俩从之前的核酸检测扫码,秩序维护工作,转为对社区特殊人群和隔离人员生活保障,主要负责物资采购和配送。陈俊飞是一名快递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去年年底西安疫情爆发后,他积极报名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
令人欣慰的是,在华润万家超市我们终于找到了孩子需要的奶粉。当把奶粉送到侯先生手上时,他连连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冷的天你们辛苦了。”1月11日下午,家住恒天国际城2号楼的毕永周老人,将热好的两包牛奶硬要塞到记者和陈俊飞手中。
毕永周老人是一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及心脑血管方面药物,疫情封闭期间他的药吃完了,情急之下他向社区求助。因为牵扯到慢性报销手续,加之老人需要购买的药品种类较多,接到求助信息后,记者和陈俊飞立即赶往老人所住小区,当面和他核对信息,了解报销手续,随后便赶往北大街的老百姓大药房。
位于西安北大街十字的老百姓大药房在西安算是规模比较大的药房,这里药品齐全种类丰富。“以后像此类购药品种多的单子,我们就直接去北大街老百姓药房,虽然路途远些,但一次能买齐,反倒节省时间。”在疾驰的摩托车上记者和陈俊飞商量,这也是我们无数次买药得出的心得。果然在这里我们买齐了所需的所有药品,不到一个小时把药送到了毕永周老人手里。
在和陈俊飞相处这段时间里,记者发现他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负责的人。疫情以来,每天求助购买生活物资和药品的群众很多,这些人要么是孤寡老人,要么是伤残人员或者是隔离人员。他们的需求种类繁多,有时还表述不清,同时又对所购商品价格较为计较。
在一次采购过程中,采购单子上有一项是购买火锅底料,然而超市中火锅底料品种有几十种,记者说随便哪一种就行,可陈俊飞不同意,他拨通对方电话询问具体需要那种火锅底料,并把相应价格一一报给对方。还有一次为群众购买肉时,他和卖肉的店员几次讨价。他的精打细算让记者颇为疑惑,“这个时候能帮他们买到东西已经很不容易了,为啥还为他们这么挑剔?”
对于记者的疑惑,陈俊飞微微一笑。“其实这没有啥。前几日我给一个困难群众采购生活物资,给他送过去时,他拿着购物发票竟然问我一单能赚多少钱。嫌东西买贵了,买错了这样的指责常碰见,只要我们解释清楚就可以了,疫情期间都不容易。”陈俊飞的耐心源于相互理解,“咱们保障的都是特殊群众,这些人大都经济拮据,生活困难。能给他们省些就省一些。”他平淡的语气,让记者肃然起敬。
后来在近一个月的一线抗疫工作中,记者渐渐明白了他如此认真负责的缘由。在社区前台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的下沉干部季小溪,对待每个来询电话,总是耐心回复语气平和;负责信息登记录入工作的志愿者王育红大姐,电脑前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从没听她抱怨一句;奔波于各个采集点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一干就是六七个小时,喝不了水上不了厕所,却总是面带笑容;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来的最早走的最晚,从来没听他们说过一个累字。
在这里每个人的工作态度都如陈俊飞一样,因为不管是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干部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管大家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在这里只有一项工作-抗击疫情,只有一个目的-战胜疫情,只有一种信念——西安必胜。只有认真扎实地工作群众才能心安,只有群众心安才有西安常安。
令记者肃然起敬的显然是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它鼓舞着我们阻击疫情,战胜疫情。
“我觉得国家有需要就应该站出来,为抗疫尽份力。”退役多年的陈俊飞依然保持着召之即来的军人作风和坚韧“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有信心,西安加油!西安必胜!”。
“我有一个多月都没见过媳妇和孩子了,我非常想念她们也很感激她们对我的支持。疫情结束,我最想回家,好好陪在她们身边。”谈起疫情结束后最想干的事,陈俊飞双眸湿润。
(本报记者 吴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