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勇
急诊科危重病人集中,“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最能体现,急救人员的反应速度、技术水平可瞬间决定病人生死。近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女医生张利华,将自己的一个大夜班记录了下来。
53岁男子呼吸困难确诊心衰
22点45分,张利华提前15分钟到医院,远远便看到急诊内科诊室门口排着长队,看样子,又是一个不眠夜。快速换好“战袍”——白大褂,22点50分开始接诊患者,不到半个小时,抢救室护士就上演“夺命追魂call”,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将“战场”转至抢救室。
虽然已到早春时节,但呼吸、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数仍居高不下。53岁的张大叔近几天反复出现呼吸困难,晚上躺下后憋气难忍,终于来院检查,快速生化分析仪提示BNP高达15000,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明确,立即给予精准抗心衰治疗。
俩少年偷偷喝酒致酒精中毒
大叔病情还没完全平稳,120的鸣笛声即传入耳中,张利华心中一惊,救护车上抬下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陪同其来的也是一位年龄相仿的少年,晃晃悠悠的,步伐都有些不稳。
经询问病史才知道,两个孩子偷偷外出喝酒,却不胜酒力,造成男孩急性酒精中毒,意识不清,昏迷不醒。将孩子处理好后,联系了家属,等家属到来期间,护士就充当起临时家长:送血、取药、治疗……样样不耽误。张利华一边处理抢救室的患者,抽空还要接诊内科诊室等候的患者,尽量减少他们等待的时间。
男子脑出血晕倒路旁
凌晨3点,终于能松口气了,和护士正聊烟花三月去哪踏春,急促的120鸣笛声再次打破短暂的平静。从车上抬下来一位意识障碍的中年男性患者,与120医护人员一起送患者来的还有警察。
原来,这位患者晕倒在路旁,被路人发现遂报警求助,其鼾式呼吸,收缩压高达220mmHg,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患者病情十分危重,脑出血诊断的可能性非常大,意味着救治必须争分夺秒,立即给予脱水、降血压、气管插管等治疗措施。同时联系患者家属告知病情,护士为其挂号,办理相关手续,带患者行颅脑CT检查……等家属赶到医院时,检查结果刚好出来,果不其然,颅内出血,出血量高达140ml,并有脑疝形成。立即与家属一起,将患者送往脑科医院神外二病区,急诊手术治疗。
七旬老人胸口疼痛独自就诊
“哎呦,医生,你帮我看看我是咋回事,胸口疼了一晚上了,胸闷,气也上不来……”早上6点,抢救室进来一位七十多岁的女性患者,捂着胸口说胸痛、胸闷。老人胸痛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赶紧为老人安排心电图、抽血等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老人是独自前来就诊,护士便为其送血检、缴费、办理住院相关手续。
同时,抢救室又进来一位腹痛的老年患者,既往有肿瘤病史,根据症状,推测他可能是肠梗阻,便安排完善CT检查,结果不出所料,顺利将他收住普通外科继续下一步治疗……
失眠的夜总是很漫长,忙碌的夜总是很短暂,很快就到早交班时间。这一晚,张利华共接诊42位患者,其中抢救室8例。
“最近的急诊科特别忙,每个大夜班都非常充实,以至于无暇感慨,只恨不能脚踩风火轮,像哪吒一样有三头六臂。”张利华医生感慨道,在急诊科这样的前沿阵地已经坚守了4年。她说,门外是生活,门内是生命,虽然累,但是每次抢救回来一位患者都会觉得非常充实,也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