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2日,国网商洛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在110千伏1158中白线2#-5#架空地线更换工作中,首次开展无人机带着迪尼玛绝缘绳牵引着新架的导线,飞越山沟树林和下面的低压导线,一次展放成功,实现了展放导线的新突破,保证了线路迁改和施工的安全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鼓舞了人心,提振了士气,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实现了春查消缺的新提升。
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认真落实“一核双驱四赋能”工作思路和“小单位大作为”目标要求,在集中研讨的基础上,组织柔性团队,对一台老旧无人机进行模块化改造升级,将其变为一台电力架线展放导线和传送小物件的施工无人机,在电力线路改迁和架设施工的过程中,实现无人机牵引展放导线,以解决线路迁改和建设施工中放线难的问题。他们前期经过反复实验取得了成功,本次实战效果良好,这种方法较传统地面人工放线快捷方便,降低了安全风险系数低,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了地面放线通道的开辟和树木的采伐,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电力架线建设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地形及环境因素的制约,比如在架线过程中会遇到江河、山丘、峡谷、森林、工商业区等架线环境复杂区域的情况。这些情况致使施工安全和质量也因此无法得到保障,施工成本增加、施工进度缓慢甚至中断,需要砍伐地面影响的树木。但架线无人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其通过在无人机上装载专用放线架挂载初导绳,在空中对初导绳加载张力,从而进行腾空放线。这种作业有四个特点。其一是安全性高。与动力伞、载人直升机相比,由于无人机不载人,所以降低了人员伤害事故;无人机的六旋翼设计有利于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发生自由飘飞的情况,既不会危及空中安全,也不会伤及地面人员及设施。其二是作业可靠。它具有垂直起降、空中定点悬停、低空低速飞行等特性,充分满足了线路施工在各种地形和技术条件下的要求及塔上人员抓绳的操作要求等。其三是跨越架线。电力放线施工的难度逐年增加,为了扩大电网覆盖面,新增输电线路交叉跨越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同时工程中还伴随着跨越江河、山区、沟壑、铁路线、高速公路等问题。使用搭设防护杆、铺设承力绳等的一般方法,会使工程增加搭设跨越架所需的人力、物力及占地青苗赔偿费用等。而架线无人机能减少跨越架线施工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缩短输电线路跨越架线施工工期,减少工程安全隐患及费用支出。其四是保护生态。特别是秦岭生态保护区等山区,高山峻岭,林木植被覆盖率普遍较高,使用架线无人机牵引导引绳能够降低通道清理工程量及费用,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树木的采伐和山区道路的开辟,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首次自主实现无人机展放导线的成功,为进一步提高商洛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当好秦岭生态环境卫士、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增添了新亮点。
(焦康煊 王建康 韩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