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2月24日,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潼区委书记黄可介绍,2022年,临潼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入选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百家,“推广陕鼓模式、深化服务型制造、助力产业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临潼区全年策划包装项目204个、总投资847亿元,体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推进,陇海铁路临潼城区段上盖下穿工程加快实施。提前半年完成秦岭区域尾矿库闭库销号工作,获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彰,获评陕西省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区。渭河临潼段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全年收获空气优良天数269天、位居全市第2,空气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1。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公共财政支出的84.8%用于民生,城镇新增就业8019人,新增学位2460个,普惠性幼儿园达到96.98%,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凤渭路全线贯通,韩峪配水厂及输水管道工程即将全面竣工,群众生产生活更为便捷。获评2022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
黄可介绍,2023年临潼区将紧扣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抢抓“北跨”“东拓”“拥河”发展战略机遇,以高质量项目为牵引,加快推进“人文产城”融合发展,坚定实施“开放办区”战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抓项目强支撑。抢抓中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导向,用好“3+9”外脑,策划包装一批“两新一重”和重大产业项目。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实施“五长”共抓,实现31个市级在建项目、130个区级在建项目二季度全部开工,年度总投资274亿元以上。
抓产业强实力。聚力打造大都市近郊型特色现代农业先导区,实施粮食生产绿色优质高效创建行动,推动石榴、蔬菜、奶畜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将番茄种业智慧谷打造成全国种业一二三产融合集聚区。聚力打造关中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渭北新城为主阵地,以陕鼓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乳制品、陶瓷基、风机等产业链为重点,延链补链强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放大“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文化旅游核心区整体效应,提升以秦兵马俑为依托的“东翼”,加快建设以秦东陵为依托的“西翼”,构筑“一体两翼”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抓开放强动能。深化与经开区等开发区合作,打造“人文产城”一体的渭北新城。加强与省交控、中铁一局、陕建等大型企业的片区化整体合作,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力保障西安东三环至临潼公路等重点工程,加快芷渭路、骊渭路建设,打造内联外通交通网络体系。
抓民生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富民产业,支持就业创业,促进群众增收。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好4.5平方公里试点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提升工程,全年打造20个示范村、139个重点村、67个清洁村。办好民生实事,建成秦汉九年制学校及区第二幼儿园等30个民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