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凝聚铁路“她力量” 绽放最美芳华

2023-03-08 17:21:14

“小毛,还在线路上磨蹭什么,赶紧下道避车!”

近日,在引镇站火车线路设备检查现场,防护员刘婷举起大喇叭又在“训人”了。

这可不是她第一次在线路上“发飙”。

在万里铁道线上,有一群可爱的女工们,“她”们每一个人都闪闪发光,每一个“她”都用自己的光照亮旅客前行的路。她们凝聚“她力量”,在推动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中绽放最美芳华。

爱“训人”的女防护

“刘姐,列车这才二接近,再量一尺子,这一组设备我就检查完了。”小毛赶紧携带道尺匆忙下道,一脸羞愧又面带微笑说。

“生命安全最重要,现场得听我的!”刘婷不容分说,一旁的工长也被她严厉的语气“吓”得赶紧站在了防护绳内。

图片1

这个爱“训人”的女防护员叫刘婷,是西安工务段引镇线路车间一名90后,也是该车间女子防护组中的一员。引镇站工专线、液专线、货场牵出线等多条股道交织,车流密集,调车出入频繁,防护员如果不注意来车通报,不及时“吆喝”人员下道避车,安全问题往往就在一瞬间发生。

一个防护包、一根耳麦、一部对讲机、一根安全绳是刘婷的主要装备。每到作业现场,不管是谁,只要是不遵守现场作业劳动安全规定的行为,她一准毫不留情地把对方“训”得“无地自容”。说起这些时,车间好几个干部,包括一些年龄稍大一点的老师傅和年轻新工,都有过被“训”的经历,但被训过之后,大家都表示:服气。

“3·8”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车间组织女子防护组座谈会,大家交流安全心得,分享成长历程。刘婷回忆起自己的防护经历,不胜感慨。第一次在距离地面30多米高的桥上防护时,吓得腿发抖,抓住栏杆不敢动弹;第一次集中修防护中,催促下道时大家慢慢悠悠不为所动,焦急的掉下了眼泪;第一次夜间防洪巡查时,被一条突然窜出的蛇吓得几晚上睡觉都做噩梦……

这么多年来,饱经风霜的铿锵玫瑰,在自己的岗位绽放出了精彩夺目的青春之光。刘婷也在防护岗位上一直保持着安全零事故的记录。车间负责安全工作的副主任王军说:“把合适的人用到关键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价值,这是对做好安全工作最好的阐释,谁说女子不如男,爱‘训人’的女防护,撑起了安全‘半边天’”。

“上天入地”的女桥隧工

一个跨步,工装裤子和劳保鞋之间露出粉白色的袜子,清秀的脸庞布满细细的汗珠,刘佳一手熟练地挂好安全带,一手拿着检查锤,依靠在桥梁上查看桥梁梁体结构状态,凭借敲击声仔细分析有无空响开裂等设备病害。

包西铁路客货兼顾,是陕北、黄陇煤田煤运的重要能源通道,也是老区人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桥隧设备检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片3

刘佳所在的是绥德工电段绥德综合维修车间桥隧检查工区,他们担负着管内包西线129座桥、25座隧道、376个涵洞、112.8公里路基的检查任务。

“叮当叮当……”3月7日,刘佳随着工友们又开始了桥隧检查。敲敲打打的活,看似简单,却考验着每一名职工的体力和耐力。隧道中,刘佳随着工友们时站、时俯、时仰、时蹲,像啄木鸟一样将桥隧设备逐出“害虫”,消灭掉。

出了隧道,继续往前走,是横架在无定河上的两公里的大桥。在大桥上,刘佳显得神采奕奕,主动要求走在前面。“我第一次上这个大桥进行设备检查,双腿都在打颤,向下俯瞰,30米的高度,让我脸颊发麻。感觉被人推着都挪不动道。”

然而现在对于这样的“高空作业”,刘佳早已习以为常。春寒料峭,寒风凛冽。刘佳一会儿爬上陡峭的检查梯,一会儿钻到狭窄的墩台上,认真检查每一处设备,仔细记录分析。下桥墩、上墩顶、钻梁体……每个项目都没有落下。

“羊肚肚那个手绢哟,三道道格蓝.....”刘佳唱起了陕北民歌,给大家鼓劲。在他的感染下,工友们步伐变得更有力。检查锤敲击声此起彼伏,与桥上面不时传来火车碾压钢轨的声音和桥下无定河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别样的交响曲。

小身板担起大责任

早上8点,她沿着10多米高的扶梯来到天车驾驶室内,按照地面人员的手势指挥,熟练地操作着控制器,平稳地将一个3吨多重的台车吊起,快速而准确地吊运至检修分解线上。

吴丹,今年25岁,安康车辆段检修车间检修班组的一名天车司机,2019年8月,刚大学毕业的她来到了安康车辆段。3年多的时间,吴丹完成了从一个新手小白到一名优秀天车司机的角色转变。

她所驾驶的天车为通用桥式起重机,载重10吨。天车驾驶室不到2平方米,距离地面高度近10米,吴丹也因此被称为“空中一姐”。体重80多斤的她,操作几十吨的钢铁“手臂”游刃有余。

图片4

“第一次爬上天车的楼梯时,腿抖得不行,特别紧张。”回想起3年前第一次实作接触天车的场景,她的心中仍有许多感触。

3年多来,吴丹始终把提高作业效率放在首位。“必须精确地掌握好吊起的重物在前后、左右、上下这六个方向的移动,做到‘稳、准、快’,才能保证安全且高效的作业。”作为一名天车司机,除了业务要求高,安全责任也很重。检修车间大库内,作业现场环境复杂,坐在驾驶室里的吴丹,不但要关注吊物的状态,还要时刻注意地面上来回穿梭的叉车和作业人员,精神要保持高度集中。

检修车间扩能提升以来,随着修车数量增加,安康车辆段检修车间日均修车段修30辆,厂修6辆,她的吊运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出车,她很少在上班时间喝水,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每天工作结束后,她都要喝两大杯水。

正是花开好时节,不负芳华不负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用精心、细心和耐心,坚守在岗位上,为铁路货运增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周生来 通讯员 于海 李文文 史景超 王昭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