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韩琦 陈福群)“用电的问题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路上,我们的劲头也更足了。”3月13日中午,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驻村第一书记仇伟和筒盛达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熊武杰,将一面印有“产业保障当先锋,电力服务惠民生”的锦旗送到了国网宁陕县供电公司,表达谢意。
据了解,2019年,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引导下,一直外出务工的熊武杰决定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经过一番走访考察,最终在海棠园村箩筐岩组办起了生猪养殖场,走上了发展产业的致富路。随着养殖场的规模逐步扩大,2022年底,熊武杰决定引进一批自动化饲料加工设备,并向供电公司发起了动力电用电申请。经过供电公司人员上门勘察,发现养殖场位于供电线路末端,由于供电半径过长,无法保证电压质量,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新装一台变压器。
了解到客户的实际需求,该供电公司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精简办电流程,第一时间走访、摸排周边群众的用电情况,精心编排线路走向、配变增容等施工方案,对该区域的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新增1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最终解决了养殖场的动力电的问题。“申请交上去之后,供电公司很快就解决了我的问题,原来的变压器距离养殖场要4里路还多,现在就安装在养殖场跟前,就是后续有其他需求,我也没啥顾虑了。”指着不远处新架设的线路和变台,熊武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今年以来,宁陕公司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用电需求为目标,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积极构建“微服务驿站”。广纳“微需求”,通过线上小红帽供电服务群和线下台区经理为沟通渠道,双管齐下,广泛收集辖区百姓用电“微需求”,分类建立《志愿服务客户档案》《特殊关爱群体档案》《特色农业服务档案》《乡村振兴服务档案》等档案库,将“问需于民”做实做细,找准服务方向。共建“微组织”,以台区经理和辖区用户为主体建立“供需式”电力服务共建组织,以服务队和村委会为主体搭建“结对式”村所党建共建组织,让需求落地有载体。针对产业发展、帮贫助困、基础建设等民生需求,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小组”和“技能型服务小组”,根据队员技能特长分派任务,一业一策提供一对一服务,做到责任指派到位、责任指定到人,提升“微服务”能力,提高“微服务”针对性。针对涉农报装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受理,全面提升客户电力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守好群众的“钱袋子”全力打造“电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