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国网铜川市印台王益区供电公司配网线路运维人员运用“人巡+机巡”新模式对10千伏188铜云线21号杆-60号杆线路开展巡检工作,全面监控大雨降温过后线路通道情况,精准排查外破隐患,及时消除配网安全运行缺陷。
近年来,随着配电网线路、管辖设备日益增多,配网线路运维工作难度、强度显著增大,该公司坚持以“数字化”县公司建设为引领,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等手段,积极开展10千伏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完善配电网RFID无人机识别模块,研究配电网架空线路及设备无人机目标前端识别自动巡视技术,实现无人机自动精准拍摄和自动巡视应用,加快推动10千伏线路由“人工巡检”向“人巡+机巡”的新模式转变,打通末梢神经,提升巡检效率。
在无人机应用过程中,该公司通过组建无人机应用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青年员工强化应用培训,促使每名操作人员取得操作证书,对每项操作流程反复培训,力图达到无人机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常态检查无人机的各处细节,根据无人机运行特点确定巡视线路,确保无人机正常安全运行。有效攻克铜川老城区辖区山大沟深,人员无法到达高山、沟谷等地理劣势。
“以前像我管理的这条线路,有时候巡视两基杆、一档线,上山下山起码得半天,如果遇到特殊天气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应用无人机巡视线路以来,全长58.5千米的铜云线以前需要2至3天才能完成巡视,现在配合无人机半天不到就能完成巡视。”维护10千伏188铜云线的责任人马杰深有感触地说。
效率的提升不仅表现在工作时间上。由于辖区线路设备周边环境复杂,按照传统人工巡检的方式,安全风险多且无法及时发现缺陷隐患。而无人机巡检,能够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克服地面巡视中视野盲区和视觉误差带来的影响,同时无人机还可以对线路上的绝缘子、金具等进行红外测温,及时发现异常发热现象,做到线路隐患早发现、早解决。此外,无人机巡检能够快速获取线路设备的影像资料,成功采集线路运行状态,有效弥补传统人工巡检方式的不足,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线路巡检。
“曾经一个月的线路巡检工作量,现在3个一组3台无人机一个星期全部巡完,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解放巡视人员双手,腾下了大量时间搞好辖区的用电服务,助力我所建成‘数字化’供电所。”云台供电所所长贾平娃说道。
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培养具备无人机飞行资质人员7名,开展无人机线路巡检23次,涉及线路31条,总里程达42.38公里,一串数字的背后是该公司在探索无人机巡检新模式下所取得的新成效。接下来,该公司将紧盯数字化县公司转型发展机遇,持续强化员工大培训工作,加快探索无人机巡检新模式,优化“精细化航线”,稳步推进配网可靠性能提升行动实施,坚持创新驱动,全力助推数字化转型再增速。(亢旋 李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