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古称“眉坞”,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素有“中国猕猴桃之乡”之称。其猕猴桃品种多,口感好,营养丰富,产品远销海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深耕经营,成为眉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眉县政府殚精竭虑,不断深挖眉县的水果经营潜力,在原有猕猴桃的基础上推出了樱桃、草莓和葡萄等水果品种,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远近闻名。
眉县的果农在政府的带动下,大力发展水果经济,尝到了水果经济带来的甜头。许多果农除了常规的渠道出售各种水果外,有些果农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自发组织起来,在公路两边摆起了摊位,以G310线、G342线和S107线较为集中,形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马路水果市场。但这样不规范的马路市场隐患颇多。一方面马路市场的形成会导致公路上人流增多,道路拥堵现象增多,时常有道路安全事故发生,公路通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二是马路市场的形成占用了大量的公路用地,导致了脏、乱、差等现象的产生,对公路的养护、清洁和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对眉县的营商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形象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眉县的水果马路市场无形中成了眉县经济发展和公路安全管理的绊脚石。
为此,多年来眉县公路管理段路保股多次牵头,联合交警部门、交通综合执法部门联合行动,对公路边的水果马路依法进行清理和整顿,这些水果商贩也和执法部门玩起了“捉迷藏”。整顿来了就撤摊,执法人员离开了就又摆摊销售水果,整顿马路市场一直收效甚微。

(眉县段路保人员联合交通综合执法人员清理马路水果市场)
近年来,眉县公路管理段路保人员多次深入到马路市场进行调研,和商贩沟通交流,了解马路市场的成因;并就马路市场的治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对策。下决心根治这一顽疾。当了解到果农马路边摆摊设点并不是为了逃避缴纳市场管理费,而是为了方便快捷,在第一时间稳住客户,推销自家产品时,问题的症结找到了,这就好对症下药。眉县公路管理段路保人员先通过日常巡查在各公路干线进行实际摸排,了解各干线公路上的马路市场分布情况和商贩的规模,及时向市公路局路保科汇报了摸排情况和解决思路。在得到局路保部门的同意后,段路保股根据前期摸排所掌握的实际情况,主动上门找到马路市场所在地的乡镇和村委会,进行公路法律法规宣传,得到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及村委会的理解和支持后。眉县公路管理段路保股顺势提出了在相对平坦安全的路段,采取政府出资公路部门出地的方式,建立安全、合法、规范和便捷的公路水果市场。

(新建的水果市场安全、合法、规范和更加便捷)
眉县公路段路保股在局、段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多方奔走,积极向眉县人民政府请示汇报,多次与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协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促成这件利国利民好事的克竟全功。先后在G310沿线:K1252+388m处建成了横渠水果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371M2; K1262+200m处建成了草莓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1690M2; K1266+600m处建成了河底水果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660M2;K1283+760m处建成了余管营水果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210M2。G342沿线:K1553+700m处建成了段家庄水果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308M2; K1557+400m处建成了樱桃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2400M2; K1562+850m处建成了斜谷村水果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1900M2。S107沿线:K218+100m处建成了武家堡水果市场,公路控制区内占地1235M2。八个新建的水果市场在公路控制区内占地合计8774M2,这些新建的马路水果市场安全美观、规范合法,水果交易比以前自发无秩序的时期越发繁荣,果农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

(眉县段路保人员在新建的水果市场和果农亲切交谈并向其宣传公路法规)
眉县公路路产保护工作的积极主动作为助力了眉县的地方经济,改善了当地的营商环境,促进了商贩的合法合规经营,有效地解决了公路管理和养护的难题,一举数得,成就了一段公路行业和地方政府完美合作,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发展的佳话。
本报记者 李喜林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