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来吧,一起进入“西安时间”

2023-05-17 14:44:00

这里是闻名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

这里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盛名

秦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城墙......

记录着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

和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这里也是一座活力开放的未来之城

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微信图片_20230517140828

这里,是西安

5月18日至19日

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

再次吸引全球的目光

来吧,让我们一起进入“西安时间”

Welcome to Xi’an

欢迎来到西安

微信图片_20230517140905

城 市 名 片

微信图片_20230517140927

微信图片_20230517140931

01“我”的实力

微信图片_20230517141016

蓬勃发展的西安高新区。记者 袁景智摄

2023年一季度GDP增速看

“我”的成绩单亮眼

7.6%的增速在万亿城市中领跑

为“我”点个赞吧!

作为去年“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

同比增长62.8%

占全国的13.8%

全国差不多每生产8辆新能源汽车

就有一辆来自西安

微信图片_20230517141035

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车间。记者 孙鹏摄

借力“一带一路”

新能源汽车也在加速“出海”

听,“长安号”的汽笛悦耳动听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626

十年来

“长安号”累计开行超过1.6万列

其中,中亚五国开行量达4250列

占比超过1/4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724

西安国际港站一派繁忙景象。记者 许奥博摄

从重卡、整车、制造业零部件

到日用百货、非遗文创

还有粮油等农副产品

中欧班列“长安号”上的商品

早已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年

“我”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交通的便捷为八方朋友到来提供便利

给大家介绍下“我”的“城市会客厅”吧

看,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750

5月13日及18日

再开通西安—乌鲁木齐—阿什哈巴德

西安—乌鲁木齐—杜尚别2条中亚航线

西安将实现对中亚“五国六城”的通航全覆盖

瞧,这是西北地区特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809

西安东站效果图。西安铁路局供图

5月9日

西安东站站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网架构

的重要枢纽工程之一

连接西十、西康、西延三条高铁

项目建成后

将成为西北地区

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冲,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832

西咸新区秦创原金湾科创区。

做好“双中心”

做优“秦创原”

做强“硬科技”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

从C919大型客机到复兴号……

许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都闪耀着“我”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850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科技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西安有高等院校84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

19个学科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

科教综合实力排全国第三位

来,SHOW出“我”的国际范儿

欧亚经济论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

丝路艺术节、丝路电影节、丝路博览会

还有即将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

……

这些年家里的重大活动持续不断

国际友好城市已达39个

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实力

都大幅提升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928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西安启幕。

微信图片_20230517142945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000

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宛如一朵石榴花。 记者 肖阳熠摄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017

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 记者 杜玮摄

02“我”的文化

西安,是一座诗歌之城

唐时,无数文人骚客到访长安

或以文会友,或对酒当歌

如今,西安大雁塔东西两侧步行街

的树枝上也“结满”了唐诗,惊艳路人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039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042

穿汉服、习汉礼、夜游曲江池

近年来,随着大唐不夜城

大唐芙蓉园等景区的火爆“出圈”

更是让“我”成了圈儿里的“顶流idol”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121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

“我”接待游客1330.5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

上榜了“五一”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141

“盛唐密盒”演出现场。 记者 李静茹摄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159

“不倒翁小姐姐”灵动的身姿。记者 张辰摄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

等沉浸式文旅新玩法

更成了广大游客的“心头好”

你知道吗?

西安平均每8.2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

免费开放的数量达95%以上

这在全国都是靠前的哟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240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445

03“我”的颜值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506

除了城墙、碑林博物馆

钟鼓楼等文物遗迹

“汉服自由”是“我”的专属城市标签

着汉服,游古都

体验“潮”生活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545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527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549

衣袂飘飘的汉服搭配古香古色的建筑

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

这是属于西安的浪漫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621

除此之外

这些年城市的不断增“绿”

也让“我”的颜值再上一层楼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626

位于秦岭北坡的黑河水源地。

今年“我”还将加快推进

274个绿化建设项目

栽植乔木、城市绿道、口袋公园

......

04“我”的美食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705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

西安人不管走到哪都不能不吃

泡馍、凉皮、肉夹馍、油泼面

……

“我”是名副其实的“碳水之都”

一馍可夹万物

肉夹馍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839

肉夹馍+凉皮+冰峰 =“三秦套餐”。

肉夹馍的最佳拍档

凉皮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844

常见的有蒸面皮、宝鸡擀面皮、烙面皮、秦镇米面皮、汉中热米皮,可以说各有千秋。

小吃界的“扛把子”

泡馍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942

泡馍,馍一定要自己动手掰,并将掰好的馍放在碗里,递给店家,这时候一定要交代一句:“老板,汤宽!”

“面条像裤带”

biangbiang面

微信图片_20230517143948

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就着蒜才是吃biangbiang面的正确打开方式。

长安第一味

葫芦鸡

微信图片_20230517144028

葫芦鸡因状似葫芦的外形加上嫩酥软烂的口感,让它稳稳占据陕菜C位。

美食遍地就是“我”

家人们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

这里是西安

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在这里举行

“我”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

更为优质的服务

期待八方宾朋的到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