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神木:发挥“德治教化”功效 厚植市域“善治”底蕴

2023-05-24 10:27:00

“德治教化”是实现市域“善治”的重要基石,是培育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的基本途径。近年来,神木市充分发挥德治教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文化熏陶、道德滋养、文明感召等途径,不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让市域社会治理建立在更高的道德水准之上。

1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空间

随着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变化,如何有效推动校、家、社等力量,为未成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成为神木市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神木市始终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强化“课堂、课程主阵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及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神木市第十中学,孩子们饱含热情地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嘹亮的歌声唱出对党、对祖国诚挚的爱。

2

近年来,神木市第十中学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德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激励学生。紧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深入开展“巧用每天10分钟,培养浓浓爱国情”德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我校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每天一个主题,星期一开展‘中华诗词齐诵读’,星期二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星期三开展‘诚信讲坛我做主’,星期四‘中华诗词我书写’,星期五‘祖国成就我知道’,通过这五个德育模块,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该校德育主任袁志平介绍。

“在每周五天的主题活动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从小发愤图强,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学生高睿婕说。

此外,第十中学还结合学段特点,重点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和卫生、劳动习惯养成,从学生日常行为的“行、立、坐、卧、洒扫、应对”六个方面开展“品格六艺”德育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做到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创新、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为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我们学校将一切活动纳入德育体系,丰富德育内涵,建立大德育课程体系,创新德育模式,将五育学科课程融合、五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五育与德育实践相结合,五育并举、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实践能力。”神木市第十中学副校长尚应平表示。

3

激发道德力量 打造崇德向善良好氛围

为推进新时代公民德育建设,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麟州街道麟悦社区举办道德讲堂,邀请社区退休老干部结合自身实际,教育广大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学习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凡人善举”,营造重道德、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我们社区经常邀请一些社区好人、退休老干部来开展道德讲堂,通过讲课,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经验和知识,提高了自身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为民办事的效率和服务意识。同时,通过德治教化的感染和润泽,也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引导群众培育良好的家风家训,调动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区群防群治汇聚了更多的力量。”麟悦社区工作人员李萍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麟悦社区将“德治”摆在社会治理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德治教化聚合力、扬正气、聚民心的作用,依托辖区道德广场、学校、习习国风小屋等场所,积极开展“最美家庭”等系列新民风评选表彰、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同时,设立善行义举榜,向广大群众展示发生在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弘扬人间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4

“我们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治教化活动,用道德的力量推进社区治理,全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形成辖区居民共画‘同心圆’良好局面。”该社区副主任连倩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发挥德治教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导作用,创新“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在社区范围多层次、多角度塑造道德模范形象,扎实做好新民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近年来,神木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创“好人之城”为载体,努力探索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春风化雨作用,组织选树“神木好人”“道德模范”“见义勇为”等身边榜样,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婆媳等创建活动,大力宣传模范事迹,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积极传递道德力量、榜样力量。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47个,特色志愿服务队587支,注册志愿者5.4万余名,发布志愿服务项目5309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67万余小时。

(通讯员 白焕霞 温子瑞)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