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渭南市委宣传部“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义介绍渭南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有关情况。渭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
近年来,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系列会议要求,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按照“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思路,立足乡村产业优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大力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村级集体经济“清零消薄”、示范村典型培育三大行动,走出了一条机制健全、管理规范、模式新颖、参与广泛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年来,全市各级先后制定出台各类扶持政策文件70余份。整合各类资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以来,累计争取1.57亿元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持314个村发展集体经济;积极稳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截至目前完成118个市级试点。
充分发挥市委农办统筹协调作用,定方案、建专班、抓宣传、强培训,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截至目前,全市196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换届选举,占应选组织总数的99.8%,1934个村实现村“一肩挑”,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98.7%,196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100%,196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资产移交,占比100%。
探索出一条政策驱动、督导推动、典型带动、服务促动的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渭南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99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账套建设,占比99.4%,其中1990个完成余额初始化,占比99.35%。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调查摸底,全市2278个集体组织共签订合同62848份,金额8亿元,为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奠定基础。积极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完善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79个镇建有产权交易服务站,1137个村配备了信息员,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总结推广供销合作、产业带动、“筑巢引凤”、资源唤醒、要素入股、服务创收、文化旅游、村村联建、异地置业、项目承接等“十大模式”,并发布渭南市新型农村集体发展“十大模式”典型案例,在全市印发推广。2022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42.4%,其中,474个村实现经营收益分红,分红总额达3629万元,惠及成员 10.8654万人,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下一步,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化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功能,向合同管理、支付管理、财务公开等方向拓展,全面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财务数字化管理水平。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积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用活用好“十四条措施”,丰富完善“十大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开展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投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