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黄河桥上“踏浪人”

2023-09-05 15:09:54 来源:西北在线

“右手拿着检查锤,左手拿着手电筒,慈眉善目,严肃起来又像电视剧里的‘李云龙’,安排起工作井井有条,面对新工讲起大桥梁体内的维护工作,言辞不绝,条理清晰。”这就是国铁西安局西安工务段渭南桥隧车间华山养修工区工长张晋刚给人留下的印象。

南同蒲铁路黄河桥是一座跨越连接陕西、山西两省的大型钢梁桥,由原来镂空的钢梁结构改造成了箱梁结构,全长1100米,渭南桥隧车间华山养修工区22名职工定期对梁箱体内桥面钢轨、联结零件、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养护工作,他们脚踏黄河桥、眺望黄河水,守护安全、踏浪前行。

8月24日早晨,旭日初升。金色的阳光铺满黄河,波光粼粼,汹涌奔腾流向远方。此时,张晋刚和工友们拿着扳手、头灯、敲击锤等维修工具,从工区出发,乘车30多分钟的路程来到桥下,开启了一天的检查作业。“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检查桥面线路设备和桥肚内的桥梁设备状态,天气比较热,大家备好藿香正气水。”张晋刚一边叮嘱着一边沿着垂直阶梯向20多米高的大桥拾级而上。

20230905151344493-90-699e2.png

西安工务段渭南桥隧车间华山养修工区职工行走在南同蒲黄河桥上 乔小虎摄

作为工区年龄最长,也是唯一一位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今年已是张晋刚坚守黄河桥的第9个年头,每两周他都要带领工区职工对黄河桥进行一次全方位检查。曾经的军旅生活,不仅授予了张晋刚沉甸甸的勋章,还增强了他强健的体魄和钢铁般的意志。

“作为一名军人,我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作为一名铁路人,我的使命是保障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现在我作为一名工长,职责就是维护好管内的线路设备,确保旅客列车平安运行。”张晋刚目视着南同蒲铁路黄河大桥说道。

20230905151359945-34-ef2a3.png

工长张晋刚正在南同蒲黄河桥上进行检查作业 任伟摄

记者来到桥面上,瞬间热浪滚滚,席面而来。毫无遮挡的全金属钢梁桥上温度最高能达到60℃左右,升腾的热浪好似站在“烤炉”旁边,而张晋刚所带领的检修团队一次就需要“挨烤”4个小时。

“太阳越晒,我们穿得就越严实,长袖、长裤都是标配,否则皮肤很容易晒伤。”刚刚毕业1年的青工田皞坤笑着说。

据了解,工区的这些青工,有的比张晋刚的孩子年龄还要小,他总是叮嘱他们多带水和防暑降温药品,做好防晒,教他们检查设备的技巧和方法。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这座桥还是那种镂空的钢梁,一过火车桥就晃得特别厉害,尤其是看到脚底下的河水,整个人就心惊胆颤的。”青工田皞坤说,刚开始上桥没经验,眼镜都掉下去好几次。

“针对近期高温防胀和‘七下八上’的防洪关键期,我们以雨为令,加强桥梁设备检查,明确防洪保障、雨中出巡、雨后检查等关键环节责任人,加大对防洪重点处所、薄弱地段的巡查力度,全力确保设备行车安全。”西安工务段渭南桥隧车间党支部书记李恒恒说道。

20230905151420264-48-be8a8.png

一趟列车平稳安全通过南同蒲黄河大桥 乔小虎 摄

据统计,暑运期间,黄河桥日均有20多趟列车通过,张晋刚所带领的检修团队每月需对8万颗螺栓、桥上3408根枕木、6816条构螺栓以及96个支座进行全面检查。

桥面检查比较简单,桥内检查就不同了,他们要带着手电,从桥梁下方不到半人高的检查洞钻进密封的箱体。钢箱梁桥本身材质为金属,再加上箱体内部全封闭,箱体内密不透风。炎炎夏日,箱内最高温度接近50多度,每次检查完,全身衣物必会湿透,好似蒸箱里走一趟。

“在漆黑空旷的箱梁桥内,检查锤就相当于我们的‘听诊器’,通过敲击检查梁体螺栓是否有松动、脱落、开裂,有无危及上方的铁路线路安全。”借着头灯的光亮,张晋刚带着职工检查洞内支座设备情况,由于桥洞内环境潮湿,桥梁活动支座和螺栓经常被锈蚀,需要他们定期检查、除锈和更换锈蚀螺栓。

对于箱体内要检查的重点,张晋刚早已烂熟于心,从顶部螺,到侧向螺栓,眼看手敲耳听,箱体里的万颗螺栓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经过4个小时的辛苦奋战,张晋刚和同事们终于完成了整座桥梁设备的检查任务。一天下来,大家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反复多次,大家却毫无怨言,只是默默地去洗漱。

如今,到了退休年纪的张晋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带了一波又一波的“新兵”在他战斗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传授着他的“一身绝学”。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养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川流不息的钢铁巨龙,支撑了祖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无数“张晋刚式”的铁路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在祖国的铁路大动脉上无私奉献,保驾护航。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明 通讯员 任伟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