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权兵 赖小英)汉阴县是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近年来,汉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立县”高质量发展,以“四水同治”为抓手,精心打造清净月河,以水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主线,制定水生态保护规划。按照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这“四水同治”的总要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调水、节水、综合利用一体谋划,重大工程和小型工程结合,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全面推进月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
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成功创建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等各项措施的落实。
加强河道生态流量调度。对境内42座中小型水库编制了调度计划和生态流量调度方案,对水库、水电站按照汛期和枯水期生态流量确定值进行了调度并进行实时监控,使主河段汛期、枯水期基本生态流量得到保障,不断提升水生态保护。加强水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秦岭小水电整治,全面完成观音峡等5座小水电站整治任务,并获得省市通报表扬。持续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先后实施马家河、东沙河、富水河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水源地涵养保护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守护住绿水青山。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完成重要河湖管理范围的划定,将重点流域周边环境敏感区纳入属地乡镇政府管护范围,建立“一河一策”长效管护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流河长全覆盖、三级领导全覆盖,河道管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着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秀美家园的有效举措,县“四长治河”行政与司法衔接机制,获得中省推广,严格落实河道采砂规划许可管理制度,持续深入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2020年1件水行政执法案件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水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并获得水利部推广。2022年成功创建观音河为省级示范河流。
水灾害防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新修堤防总长22.37公里,综合治理河道总长30.61公里,月河综合治理PPP项目治理长度14公里,修建洞河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水库40座,水保、移民、供水等民生工程顺利完成。不断加强水库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全省小型水库管护“样板县”。加强智慧水务“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建设,通过自动化、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从源头到水龙头”“从运行到服务”全过程信息化管控,推动供水高质量发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综合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实施水生态提升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对骨干河道两岸绿化工程,提高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水生态环境。切实加大水环境治理。狠抓截污纳源工作,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得到控制。狠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解决城区生活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压力,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有效降低了生活污水对流域水质的影响,严密防范非法采砂行为。通过防洪工程与生态治理工程的有机结合,初步建成了月河绿色生态长廊,形成了“山、水、林、人、文、城”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景区,美化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通过不懈努力,近年来,汉阴县“四水同治”成效显著,流域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资源利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吸引朱鹮、白鹭等诸多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月河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提升,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指数,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三宜”的美丽生态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