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张明)作为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中国考古学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全面展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和成果,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10月24日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项目、石峁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了陕西近年来在考古方面取得的成果,涉及上到旧石器、下至明清古代遗存数百处,出土文物10余万件。
南郑疥疙洞及洛南夜塬为代表的秦岭南麓旧石器考古,为证实百万年人类史,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自本土古人群学说提供了新证据;石峁、芦山峁、太平等遗址考古,丰富了五帝时代和夏文化探索的时空框架;清涧寨沟遗址和宝鸡周原遗址考古的新进展,为商周考古取得了新突破;秦都邑考古的稳步推进,探索出都城考古新理念、新方法;秦咸阳城遗址布局进一步厘清;秦栎阳城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商鞅变法之地得以确认;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再发掘,对“物勒工名”制度等方面有了新认识;汉文帝霸陵的挖掘、确认;隋唐长安城空间格局更为清晰地认识……一系列近年来陕西考古取得的新发现及新进展,让与会者对陕西考古赞叹不已。
大会同时也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项目石峁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截至目前,石峁遗址考古项目已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皇城台墓地新发现墓葬17座,已发掘15座,基本为竖穴土坑墓,榫卯结构木棺,棺外有殉人,其中4座墓葬壁龛内出土随葬陶器组合。
从2022年发掘至今,石峁遗址皇城台共发现墓葬40多座,墓葬成排分布,并用石墙划分茔园,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分,考古人员已确认这是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
今年还新发现两处通道,将墓地区和大台基区域有效连接。一条为下陷式道路;另一条疑似地上通道,由台阶和平坦的地面结合而成,位置恰好处于皇城台的中轴线上。这两处通道的发现,补充了皇城台顶的道路系统,串联起墓地区与生活区,为研究揭示4000年前石峁遗址人类活动原貌提供了更多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