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喜林)近日,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关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的280亩红薯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人头攒动,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忙着分拣、打包、装车,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咱种植的红薯品种和去年的一样,还是秦薯5号,这个品种具有薯蔓短、抗逆性强、产量潜力大等特点,预计亩产在4200斤左右,亩产收入在4000元左右,毛收入能达到100万元,带动家门口劳动力增收16.5万元,发放土地流转费25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盈利在40万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林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该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党支部带动作用,着眼于“村级集体产业有收益、村民增收奔小康、村级党组织增活力”三大目标,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引领,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并打造了“关村人家”品牌。为确保产业健康发展,村上还建立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思路、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为产业发展解决了带头问题,村干部身先士卒、带头插苗,从栽植到管理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亲力亲为,受到群众好评,为村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