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在西安盛大召开。“产业转移”一跃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说起产业转移,多年来陕西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全省制造业引进内外资累计签约项目3488个,投资总额超14000亿元,东部地区在陕投资新签合同项目数、投资总额和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分别为47.7%、60.9%和62.5%。而这些数字背后,包含着陕西多个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本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好项目,着眼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氢能产业、现代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共梳理出5大专题产业转移项目456个,拟投资额6270.23亿元。
如此看来,“持续做好产业有序转移这篇大文章”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陕西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电子信息产业成绩斐然
一眼望不到头的机器,“哒哒哒”响成一片;一排排的装配工作台上,“打工嫂”一个挨一个地埋头工作,装配好的电源线流水般下线,在旁边堆成了小山……恍如当年深圳起飞时代劳动密集的“味道”。
然而,这不是当年,也不是深圳,而是记者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园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陕西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在外创业从业人数多、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山阳县谋划建设了电子信息产业园,以招引东部沿海的电子类企业入驻,推动西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
陕西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更是成绩斐然。半导体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星西安工厂闪存芯片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5%,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奕斯伟12英寸大硅片项目产能全国第一。
目前,以彩虹光电G8.6液晶面板生产线为核心,吸引虹宁显示、冠捷科技等近60余户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围绕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发展需求,吸引常州百佳年代、浙江川禾等多个企业落户陕西。
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西电集团特超高压输变电装备全国领先,秦川集团数控磨齿机、螺杆磨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技术水平、行业规模全国领先,集聚集约度高的世界级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从科技创新到智能制造,从平台搭建到项目建设,陕西的高端装备产业引擎正发出隆隆轰鸣。
陕西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24条产业链提升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广智能化生产制造,开展创新型智能服务,培育智能制造第三方服务机构,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陕西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重塑工业增长动力,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
此外,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成套化、智能化发展国际领先,已成功用于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和国内外20多个大型输变电工程。法士特高智新工厂通过应用“数字孪生、黑灯生产、万物互联、智能决策、绿色制造、数据闭环”六大核心技术,实现组织机构、制造水平、生产模式变革,生产效率提高7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14%,人均产值提高5倍多,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大幅提升企业生产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
2023年10月19-20日,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暨配套协作对接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会上,陕西省本地汽车企业与浙江省汽车配套企业签订配套合作协议,总投资27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项目在陕落地投产,陕西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迅速提升,配套率由2022年的32%提升至今年的45%,目前全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超千户,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今年1-9月,陕西省汽车产量101.4万辆,增速高于全国31.2个百分点,西安跻身全国汽车产量前十城,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生态已经形成。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1-9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72.3万辆,同比增长42.1%,产量排名居全国前列,全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产自陕西。
更重要的是陕西汽车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西安比亚迪吸引锂电池、云轨系统等超过50户企业协同发展,宝鸡吉利吸引德仕部件、万方电气电路等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陕西汽车零部件配套率提升至45%。产业兴则经济兴。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将汽车打造成重中之重的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颇具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陕西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材料产业“百花齐放”
今年8月份,在哈尔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集中展示了陕西在钛材、高温合金、稀贵金属合金、精细化工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
陕西围绕国防军工与高端领域需求,不断壮大钛产业和稀有难熔新材料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加快发展铝、镁和化工新材料,提升拓展铜材料,突破发展精细化工电子材料;围绕绿色低碳发展,重点突破和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可降解材料,全力促进成果产业化应用;围绕煤制烯烃芳烃原料保障,依托29个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深加工产品;围绕特种应用场景和新型产业领域,研发生产各类复合材料、纤维材料、超导材料、环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形成若干产业发展集群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品牌,实现陕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陕西在钛、钼等有色金属产业迈入世界前列,原镁产量占全球的50%,钛材加工量占全国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钛产业发展聚集区。
新材料产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陕西新材料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提高消费品市场竞争力占有率
说起陕西的消费品产业,那就离不开羊乳、富硒食品、白酒、医药和医疗装备。截至2022年底,陕西省消费品工业合计完成产值452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10亿元。其中,以民生为导向的医药、食品行业稳步发展,培育千亿级以上产业1个(农副食品加工业)、500亿元以上产业3个(医药制造、食品制造业、酒饮料精制茶)。
目前,关中地区食品工业产值突破千亿,西安、咸阳和汉中医药工业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比重达到80%。西安杨森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居全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列;幸福制药建成我国第一个“连续流制造”中成药生产基地;西安大医集团自主研发的多模式一体化放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全省羊奶产业实现品类多样化,和氏乳业全国首个特殊医学用途羊奶粉生产线在陕竣工投产;通过打造“中国硒谷”,陕西省建成各类富硒农产品基地520万亩,培育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52家,生产产品共计300余种。
近年来,陕西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通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消费品的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消费品品牌,提高陕西消费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
电子信息产业
1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咸阳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电子信息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对接活动中,西安市高新区、西咸新区和咸阳市高新区、宝鸡市西部传感器产业园等七家单位分别就各自园区的产业情况做了专题推介。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七家企业与现场嘉宾和参会代表互动交流,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新波在推介中介绍,陕西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科教实力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产业基础良好,集群效应初显”三大优势,目前陕西省共有半导体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70余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形成了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陕西目前已形成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和智能终端产业、以咸阳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以西安经开区为核心的光伏产业、以宝鸡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产业分布格局。一大批如三星、隆基绿能、奕斯伟、彩虹光电等项目,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西安成功举办。活动围绕陕西省航空航天、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煤炭石油冶金重型装备、工程机械等优势装备产业,着眼更加紧密与东部沿海省份合作交流,积极吸引更多东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加速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深度对接融合,强化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转化,进一步促进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对接活动期间,数控精密机床制造项目等13个重点承接项目举行了现场签约。全省承接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移项目102个,投资额874.66亿元。
陕西省在链式创新、链式招商、链式服务上加力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量”与“质”的双突破。航天六院多种3D打印构件成功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试验任务;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投入使用;西电集团特超高压输变电装备全国领先,170kA(千安)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国际领先;宝鸡石油机械公司2000-12000米系列自动化钻机国际领先;秦川集团数控磨齿机、螺杆磨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铂力特成为国内最大的金属增材制造企业。
汽车及氢能产业
1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汽车及氢能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西安成功举办。活动围绕汽车及氢能产业发展,着眼更加紧密与东部沿海省份合作交流,积极吸引更多东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全面促进陕西汽车及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期间,共招引项目151个,投资额1178.69亿元。
陕西省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汽车成为重中之重的支柱产业。今年1-10月,陕西省汽车产量117万辆,增速36.4%,高于全国28.4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32.2%,拉升全省工业经济1个百分点,贡献突出,态势强劲。同时,陕西省汽车零部件配套率由2022年的32%提升至今年的45%。氢能方面,全省氢能产业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氢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延伸,成长空间广阔。全省化工副产氢超200万吨/年,车用高纯氢近1万吨/年,两百公里内终端用氢成本低于35元/公斤;燃料电池车产能达1000辆/年,涵盖重卡、冷链物流、专用车、物流车等多种车型。
食品及医药医疗装备产业
1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食品及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西安成功举办。
活动围绕陕西食品、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立足发挥陕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着眼更加紧密与东部沿海省份合作交流,积极吸引更多东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全面促进陕西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期间,智能康复医疗设备研发制造项目等8个承接项目举行了现场签约,全省承接引进食品及医药医疗装备产业转移项目76个,投资额184.7亿元。
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培育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含量高、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尤其以民生为导向的医药、食品行业稳步发展,培育千亿级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1个、500亿元以上医药制造、食品制造业、酒饮料精制茶产业3个。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省内有关协会等相关负责人,陕西省各市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县(区)、园区,省内外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
1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在西安举办。活动围绕陕西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立足发挥陕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着眼更加紧密与东部沿海省份合作交流,积极吸引承接东部高端化工新材料、先进金属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转移,为陕西省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接活动期间,山东信发集团年产6万吨高纯晶硅绿色基材项目等17个重点承接项目举行了现场签约,全省承接引进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转移项目84个,投资额3394.3亿元。
陕西立足化工产业资源禀赋综合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现代化工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煤炭分质分级综合利用、煤制甲醇制烯烃及其下游、煤炭中低温/高温费托合成制油品/高端精细化学品、煤基乙醇、煤基乙二醇及其下游多元化耦合发展产业链,拥有45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位居全国第一。
本报记者 魏建军 周生来 李勇 张明 任行 候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