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乘着第七届丝博会的浩瀚东风,秦创原商南孵化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商南县秦创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科技创新驶进新赛道。
商南县以秦创原商南孵化中心揭牌为契机,着力在催化创新上下功夫、在转化成果上下功夫、在孵化企业上下功夫、在赋能发展上下功夫,奋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推动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在商南落地转化。大力度建好用好秦创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耦合协同,形成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创新雨林”,加快构建具有商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完善“一窗口一基地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推动省级平台与该县平台深度互联互享,确保运行顺畅、服务精细、效率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健全政策支持、要素投入、鼓励激励、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校招企用”“市引县用”等模式解决好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通过专项基金和风投、创投、产投等手段解决创新活动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秦创原”平台的孵化引领作用,借力全市“一中心一平台九基地”,支持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在商南设立创新创业研发平台,鼓励中剑公司、中钒昌盛、虎之翼等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中央和省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的研究,抓好政策衔接匹配,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转化方式,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政策红利。
商南县围绕新农业、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加大企业聚集力度,打造技术领先、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通过大力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县域经济夯基年”,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力度,既抓头部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又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壮,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坚持育引并举,既下气力孵化一批本土科技型企业,又有针对性地从县外招引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链主型企业落户,带动更多企业发展壮大。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依托秦创原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中心,深入开展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专项对接行动,充分发挥长安大学、溧商协作、组团式帮扶人才作用,推动农业、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建筑业等优势产业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的升级再造,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焕发新活力。深入实施“链长制”,聚焦茶、钒、硅、镁、游等“十大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依托秦创原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攻克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难题,推动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据了解,近年来,商南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改革成果、人才成果、发展成果日益显现,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其中2023年新增6家),省级链主企业1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科创平台3家、“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个,实施秦创原支持项目1个、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3个,成功创建商南省级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见效成势,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记者 叶瑛 通讯员 代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