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要记得按时吃药,大人小孩儿外出都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保暖,家里多通风。”连日来,在儿科门急诊的诊室里,经常可以听到医护人员这样的叮嘱。
“这段时间,季节性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和流行期,腺病毒、支原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两个月来,我们门急诊患儿居高不下,输液量不断激增,病房满负荷运转,是儿科有史以来就诊高峰持续时间最长、病情最复杂的阶段。”儿科医院院长张晓慧说:“单日的接诊患儿已突破800人次、抢救留观患儿突破100人次、输液患儿突破350人次、雾化吸入患儿突破600人次,医护人员从早忙到晚一刻不停歇……”
面对激增的患儿,医院积极开展多轮次调研,深入了解儿科情况,及时协调人力物力帮助科室解决困难,多措并举,全力应对就诊高峰。
专家全程坐诊,发挥资源尽极致
面对这波高峰,儿科专家门诊由张晓慧、田淑珍、陈雪丽三位资深老专家同时坐诊,儿科癫痫专家门诊由一病区主任殷朝阳每周一三五全天坐诊,儿科哮喘专家门诊由二病区主任屈晓婷每周二四全天坐诊,儿科急诊保持每天24小时接诊、周末安排三名医生同时在岗。不少医护人员放弃休息来院加班,有的带病坚持在岗,尤其是遇到排队高峰,往往顾不得吃饭喝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
张晓慧反复对科室强调:“要保证让孩子们能吃药不输液,能输液不留观,能留观不住院,将抢救、留观床位留给急诊急危重症患儿,必须让孩子们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合理扩展空间,缓解患儿住院难
为缓解儿科就诊高峰期间门诊输液和住院难问题,医院将儿科门诊输液区最大限度扩容,同时在门诊旁边的儿童活动区增设输液椅、输液架等,尽最大努力减少患儿门诊输液的等候时间,为患儿及家长提供相对舒适的就诊环境。

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院将妇科、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的部分床位分流为儿科临时病区使用,扩容住院床位,全力缓解患儿住院床位紧张问题。
科学调配人员,提升接诊高效能
11月22日,护士闫效妮因长时间埋头为患儿扎针,起身的一刻突然倒地,面色苍白,旁边的护士和家属急忙将其抬至儿科抢救室,经过血压监测、心电检查、给予补液等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支持治疗,20分钟后闫效妮逐渐恢复意识苏醒。院领导知晓此事后,第一时间委派护理部、工会办前往科室看望,为其送去慰问金,嘱咐科室妥善调休,让护士好好休息养好身体。
相较以往,这段时间儿科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均增加了近四倍,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陈建玲及护理部主任李翠华多次带队,现场指导帮扶,先后增派调配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支援儿科,同时优化工作流程,保证科室护理工作安全、高效,最大限度满足患儿就医需求。
提高诊疗服务,上下联动一盘棋
为保证诊疗的高效和优质,院长李银山多次组织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深入儿科门急诊,统筹安排医疗工作,解决实际难题。
护理部多次调派护理人员增援儿科;感控科指导协助儿科处理相关感控问题;设备科保障科室装备的及时维护使用;后勤保障部维修完善水电设备;网络中心及时修复网络问题;服务统筹办增派导医疏导就诊秩序;总务库房保障物资的及时供给;治安保障科安排人员轮流24小时坚守儿科门急诊;宣传科帮助制作增加提示标语……此外还统筹检验、影像、超声、药学等科室,共同配合儿科的诊疗需求。

目前,儿科就诊高峰虽然仍在持续,但全院上下始终秉承“仁爱赤诚,精益进取”的院训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把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儿童提供更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
(记者 叶瑛 通讯员 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