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数字经济可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种模式。产业数字化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随着5G技术的应用,产业数字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了成百上千亿级的突破。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升级、转型与改造,提升效率增加产出,有效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耗,实现绿色发展。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数字经济”第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今年的报告重点提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这也意味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仅需要向高精尖技术发展,也需下沉惠及作为社会经济“毛细血管”的中小微企业,“数实融合”正在从“选答题”变成各行各业的“必答题”。
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部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显示,超八成的小微企业尚未开展数字化或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近四成的小微企业则反馈生存困难,顾不上数字化。
针对当前数字化转型中,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作为第一次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陈玉玲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为了问题找得准,提案提得实,她不辞劳苦,深入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倾听群众呼声,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提案。提案在深入调研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建议,提出了《关于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建议》。
她忧心忡忡:“当前,中小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数字化转型既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也是痛点难点,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直接影响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成效。” 她提出以下建议。
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式
探索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民营企业数据运用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一批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差异化需求,能够针对运营管理中的痛点和短板,提供低成本、高赋能、实用性强的解决工具和方案。探索合同服务管理模式,鼓励专业服务商与中小企业以契约形式约定数字化转型目标,中小企业以转型后的收益支付专业服务商前期投入和合理利润,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放数据资源,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尽快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
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引领
贯彻落实2022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前者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评价指标“数字化水平”的评价依据,为企业开展自我诊断、找准问题提供了工具参考。后者为企业找准转型方向、明确转型路径,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依托“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树立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标杆。组织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中小企业联合打造一批可用性强的数字化转型示范案例,增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积极培育“民营实体经济+数字服务经济”全新增长点。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支撑体系
强化供需对接,向社会征集遴选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产品,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优质服务。聚焦中小企业转型难点,强化技术、经验、渠道、资本赋能,引导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和转型能力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开办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专项培训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标准和指南。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加大数字化相关投入,在推进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加强对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
记者 庞玲玲 通讯员 吴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