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兴平市妇幼保健院:不舍昼夜,成为患儿冬日里的暖阳

2023-12-15 14:28:59 来源:西北在线

——冰心老人曾有一句名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我想这是对儿科护理工作最好的诠释。

本报讯(记者符备战 通讯员王航政)熟悉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婆婆妈妈小儿科。”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捧在手心里的珍宝,儿科护士工作的压力和繁复可想而知。

自10月以来,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尤其是小儿支原体肺炎、流感等各种病毒细菌肆虐,兴平妇幼医院儿科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门诊、输液大厅、病房患者络绎不绝,到处“人头攒动”,充斥着孩子们的哭闹声,混杂着家属们的焦虑和不安。对于儿科护士来说,这人声鼎沸的场景意味着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挑战,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已成为常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科去感受“白衣天使”们的酸甜苦辣。

走入儿科,映入眼帘的是护士们穿梭在人群中走路带风的忙碌身影。从上班到下班,常常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孩子看病时经常三四个家长陪同,几双眼睛同时盯着护士输液,针还没扎进患儿皮肤就已经扎到了家属的心头上。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要求“要一针给我娃扎好!”但婴幼儿的血管细,加上生病血管不够充盈,同时孩子由于陌生和恐惧不停哭闹,配合度差,输液时经常由两三位护士协助固定一个患儿,给护士操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遇到扎针一次不成功的情况,大家分析是由于进针深浅,还是位置选择不当,或者固定有问题造成的穿刺失败,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儿科门诊也比一般的门诊外部环境嘈杂,楼道里常常挤满了候诊的患儿和家长,护士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有一次,分诊护士正给一个患儿测体温,突然听见门口有人大喊:“大夫、大夫,快看看我的孩子!”一位家长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跑进来,只见孩子哭闹不止,带有犬吠样咳嗽,喘憋严重,“三凹征”明显。凭着多年工作经验,当班护士判断这名患儿应该是急性喉炎发作,立即将患儿带到抢救室即刻给氧,同时呼叫值班医生准备输液药品。一旁的家长一直焦急地大声问:“大夫,孩子到底什么病?大夫,到底怎么回事?护士,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治疗室另一名护士闻声赶来,排除家长不停询问的干扰,冷静、迅速核对和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2分钟后,点滴及雾化治疗完成,10分钟后,患儿喘憋明显缓解,“三凹征”消失,患儿慢慢安静下来,苍白的小脸也变得红润了。看着孩子渐渐好转,家长也长舒了口气。护士耐心向家长宣教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临走时家长带着歉意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对自己刚才由于太着急影响护士的工作感到有些过意不去。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不仅是儿科护士的工作日常,更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工作信念。由于儿科的特殊性,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士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大家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耐心对待每一个患儿,赢得了孩子们“白衣天使小妈妈”的美称。大家再多的辛劳和疲惫,只需要小宝贝们甜甜的一笑和家长们的一句真诚的“谢谢”,就觉得非常值得。这样平凡的工作每天都在上演,儿科护士们也早已习惯在嘈杂的环境中,及时准确的处理病情,轻声细语的安抚患儿和家长。

为了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该院儿科为小朋友营造出温馨的就诊环境,同时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每月都进行临床各项操作培训、集训和考核,熟练应对各种抢救工作。年轻同志认真向老同志学习,老同志也毫无保留的做好“传、帮、带”,既提升了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值得全力托举。护理工作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平凡的爱。兴平妇幼儿科护于与患儿的生命同行,让患儿因为他们的护理而减轻痛苦,因他们的健康指导而有所收获,因他们的安慰而树立信心。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