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将至,岐山县戏剧舞台精彩纷呈,捷报频传,截至12月中旬,岐山县剧团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演出任务,其中惠民下乡演出235场,文化下乡惠民公益演出124场,创新冠疫情三年之后演出新高,把戏剧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天天有戏看,受到广大戏迷朋友交口称赞。
岐山县剧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活跃在当地的一支文艺劲旅,七十年风雨兼程,名家辈出,演出的剧目在当地老百姓中有口皆碑,是关中西府一个很有实力,有影响的基层院团。
今年,面对新冠疫情解除后仍出现的演出市场疲软低迷;民营演出团体增多,演出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岐山县剧团领导班子直面应对,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不断开拓演出市场。他们从内部挖掘潜力,传承创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邀请国家一级演员、西安市秦腔剧团三意社,擅长小旦、花旦、刀马旦的秦腔名角邵英排导了古典剧《春江月》;邀请国家一级演员、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表演艺术家丁良生排导了古典历史剧《海瑞驯虎》。他们还在团内开展了以老带徒活动,由剧团老演员一对一,手把手,一招一式,给年轻演员补排了剧团原有保留传统剧目《狸猫换太子》《龙凤呈祥》《隋宫密刺》《状元与乞丐》《赵氏孤儿》等大本戏,做到了老剧目传承交集。剧团还邀请戏剧界学者老师为全团人员讲授戏剧理论知识,举办剧情分析分享会,为年轻演员打好戏剧基础理论功底,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仅请进来,还走出去。该剧团今年六月份,组织10名演员参加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举办的“戏曲正青春——秦腔青年演员群英会大赛”,其中6名演员成功晋级,继续挑战下一轮比赛。10月下旬,剧团组织4名演员参加宝鸡市文联和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宝鸡市秦腔艺术人才培训班”,均取得了顺利结业的好成绩。
通过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全团演职人员奋发有为,追赶超越的热情,提高了专业素养,增强了戏剧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调动了全团职工演出积极性,全团上下呈现出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用真情唱戏,送好戏下乡成为全团人员的实际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剧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时,岐山县剧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以做好本职演出工作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县上大力支持,县财政拿出了30万元购置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设施,使箱底旧貌换新颜,光彩夺目,增强了舞台演出效果,让观众耳目一新。不仅如此,县财政在确保下拨省市财政下达的惠民下乡演出经费的基础上,县政府买单,直接购买了100场戏剧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剧目,为剧团有戏可演提供了可靠保障。
演出剧目质量的提升,舞台硬件设施的极大改善,取得了演出的社会、收入效益双丰收,岐山县剧团在竞争的夹缝中成了赢家。据了解,今年以来,岐山县剧团戏剧进乡村惠民演出235场,其中,宝鸡市下达岐山县剧团进乡村惠民演出72场任务,实际完成135场。剧团还组织演出文化下乡惠民公益演出124场,覆盖了全县9个镇,100多个行政村,观众达12.3万人。他们还采取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形式及商演50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广大戏迷观众无不拍手叫好,赞口不绝。
(赵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