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去,年末总结里,消费记录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这一年,暑假出游爆火,特种兵式旅行随之兴起;音乐狂热再度燃起,演唱会、音乐节迎来爆发,随着夜经济的复苏,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打卡”淄博烧烤、西安洒金桥夜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3年1-11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7.2%,消费回暖成为了贯穿全年的主旋律。这让我们开始错乱:总觉得自己没钱,可这么多疯狂吃喝玩乐的钱都哪里来的?
“吃喝玩乐”的消费贡献
“这个月攒下多少钱?”
“月月是月光族,完全不知道我的钱花在哪里了。”这是卢菲(化名)每个月与朋友必不可少谈论的话题。随即,卢菲打开了手机微信账单,发现超一半的钱都花费在吃上面。“我这个月竟然吃了5顿海底捞。”卢菲表示,自己真的很喜欢吃海底捞,喜欢他们妥帖的服务,里面还包含免费美甲、手膜、打印照片、唱生日歌……
作为海底捞的“重度”爱好者,卢菲笑着说,真的太“卷”了。去年看完演唱会后,在人山人海中,看到有海底捞的员工举着横幅拿着喇叭,招呼着大家坐上大巴、免费接到店里吃火锅,在车上大家一边唱着偶像的歌、一边挥舞着荧光棒,非常的热闹。
面对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想要从消费者口袋里掏出钱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海底捞就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的”典型。2023年,海底捞在一些地方的夜市摆起了摊,8块一份的小油条、9块9的毛血旺,年轻人们排队挤在摊位前,花很少的钱品尝海底捞的招牌。
从大学生深夜挤在海底捞,到如今夜市摆摊、演唱会大巴拉人,海底捞紧紧抓住了夜经济和自身的契合点,不断创新。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24%,盈利22亿元,增长近3000%,彻底扭转了疫情期间大幅亏损关店的局面。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让餐饮从业者成为最忙碌的人。在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一波接一波的“跨年活动”如期而至,其中“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小郭在那一天约朋友去了老城根,“我们计划着早点去,在那附近先吃点饭,然后等着跨年。”
“挤”是小郭最直观的感受了,几乎每家饭店前都围着一群人,“取个号”“几位来用餐”成为不少餐厅此起彼伏的声音。轮到小郭的号,已经是这家店的最后一单。
美团发布的元旦假期消费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广州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全国堂食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超230%。各个热门城市似乎都迎来了久违的消费活力。
似乎是为了抚平疫情以来的心理压力,2023年大家最愿意花钱的地方,除了吃喝,就是玩乐。
比夏天40度的高温更火的是人们对旅游的热情。2023年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暑期是旅游高峰期。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西安旅游人数达1.24亿人次,旅游收入1501.8亿元,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雁塔晨钟,曲江春苑……古代的长安与今朝的现代都市融为一体,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截至12月中旬,西安2024年元旦假期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95%。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经过3年疫情,人们不仅向往诗和远方,也开始思考当下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是演唱会、电影、彩票等娱乐行业的火热。
据中国演出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270.7亿元,已远超2019年全年演出票房200.4亿元。演唱会相关商品成交额暴涨300倍,暑期先后有7种演唱会周边商品登上淘宝热搜榜单前20。
电影市场也迎来了“春天”。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3年度全国电影总票房549.15亿元,城市院线共服务观众12.99亿人次。国产影片年度票房460.05亿元,占总票房的83.77%,超越2019年的411.75亿元,创历史新高。
音乐和电影能够抚慰人心,彩票则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财政部公布的2023年彩票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共销售彩票5264.12亿元,增长45.1%。截至11月,彩票销售收入创纪录,超过2018年销售高峰,该年全年全国共销售彩票5114.72亿元。
吃喝玩乐,带给我们即时、真实的快乐反馈,这也是让年轻人心甘情愿花钱的理由。
低价 折扣“真香”
“几十块的衣服舍不得买,几百块的饭说吃就吃。”可即便如此,衣服的花销仍然排在卢菲账单的第二名。
西北商贸中心、康复路等是卢菲最爱去逛的店,这是西北地区非常有名的服装批发市场。“如果价格还是太贵,我会选择拍照识图在网上购买,但是我每次都会买好几件,数量上去,钱也能花费不少。”
2023年,各大平台的商家抓住低价策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典型的就是走低价路线的电商平台拼多多。“砍一刀”“百亿补贴”吸引大量人群涌入拼多多,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68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9%。公司净利润也大幅上升,达到170.271亿元人民币,增长37%。以服务、物流见长的京东,在刘强东反复强调重回低价、大力开展百亿补贴等的情况下,在“双十一”期间,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环比超5倍的新商家成交单量。
咖啡市场依旧“火热”,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乐乐对咖啡的印象源于2018年。“舍友给我看了她姐姐的朋友圈,照片上她手捧着星巴克,穿梭在街头,非常的好看,我当时想着等我放假了一定也要去拍。”乐乐回忆说,那道身影成为她对都市白领最初的想象。
可直到工作后,乐乐一次星巴克都没去过。“实在无法接受,花三四十元只是喝一杯咖啡。”现如今,随着咖啡的价格越来越低,选择也越来越多。她每天换着领取8.8元、9.9元的优惠券,库迪和瑞幸换着喝。她不关心咖啡豆的产地和风味,咖啡只是帮她提神的生活必需品。
这一年,瑞幸咖啡可谓是最大赢家。三季度净新开门店2437家,门店总数超1.3万家。总净收入为72亿元!同比增长84.9%。9.9的一杯咖啡,谁能拒绝?
此外,好特卖等折扣店、低价店“遍地开花”,折扣价格也越来越“卷”,毫无疑问,人们的消费方式逐渐在改变。各行各业百花齐放,努力追寻高性价比的产品来刺激消费。
随不起的份子钱
早在一个月前,小赵就开始攒份子钱。起因是大学舍友结婚,她要随礼1000。“上大学的时候关系很好,再加上这次是伴娘,随太少又觉得不好意思。”
让小赵为难的还有一件事,初中之后再无联系的同学,在十年后甩来一份电子请柬,邀请她来参加。
这笔份子钱送不送?曾经的亲密无间,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不再,送了觉得心不甘情不愿。但此前也有不少共同好友结婚,她一一随了份子钱,“前面结婚的同学都送了,现在不送又不好,因为大家都认识”。
面子,会促使一些人主动或被动进行消费。在她看来,无论是随份子钱,还是送礼物,总是不自觉会进行“比较”。
曾有一次朋友邀请她庆祝生日,同行的好友都买了礼物,而且都不便宜。迫于“压力”,她连忙跑进商场,买了一支300元的口红外加一个蛋糕。
收到请柬后参不参加,礼金随多少,多了能否承受,少了是否丢脸面,影响感情……没有更好的办法,超额的预算将她原有的计划打乱。为了让下一个月“有钱花”,馋了好一段时间的火锅、烤肉不吃了,原打算旅游的计划也取消了。
办喜事,随礼金,这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传统礼仪。但承载着人情世故的份子钱,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些人的负担。
3天假期,6场婚礼,这是45岁薛女士元旦的全部安排。
她表示,这一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参加婚礼,感觉到身心疲惫的同时,也为自己的钱包“担忧”。“婚礼最低是500元,6个婚礼就是3000元了。”电话那头,她估算着2023年的酒席开销。“应该有40000元左右。”
薛女士这一代人默认了“礼金”的交换属性。一旦接受了礼物,就自然承接了回礼的要务。在她看来,现在随出的礼,也是未来自己孩子结婚时的“还礼”。
如今的份子钱“猛涨”,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办婚礼越来越贵。2021年,一对新人平均结婚花费25.3万,5年翻升了3.8倍。婚宴价格也水涨船高,3000-5000元/桌的价格区间关注度最高,占比51%。
随份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也会有不少危害。比如攀比之风兴起,会诱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会让人情往来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国家层面着力推动婚俗改革,其中就包括倡导不收份子钱的新俗。2021年4月以来,全国已确立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一些不良风气正在被纠正。
“份子钱”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但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不以礼金多少来衡量情感,不以随礼方式去维护情感,不要让参加婚礼变成一种任务和无奈。
本报记者 候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