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回家过年

2024-01-26 11:00:04 来源:西北在线

2024年铁路春运自1月26日开始,许多人会不远千里,从一座城奔赴另外一座城,只为赶上除夕夜的那顿团圆饭。在中国人心中,春节有着千斤般的分量,很多人为了工作,背井离乡,漂泊在外,与亲人聚少离多,在外拼搏了一整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春节能够回家过年。   

两年没回家 今年提前返乡

小时候盼星星、盼月亮,最盼的还是过年,临近过年,每天都是数着日子过:“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过年得有过年的味道,在北方的农村,杀年猪、买年货、放鞭炮……点点滴滴都充溢着浓浓的年味,这是家的味道,更是中国人独有的年味。

20240125090613682-28-70d98.png_scale.png

周建林出来学习工作已十一年了,老家山东,已经两年没回家过春节了。他说,春节,家里的老人还是眼巴巴盼着的,就想着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今年他提前请好假,票买好,一家三口全都早点回家。

春运伊始,随处可见从城市到农村的返乡潮,他们拖家带口、风尘仆仆地往故乡的方向前行,川流不息的车队、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

“两年没回家过年了,没出发之前,从来没如此期待家乡的年味。”周建林说道。

“攒了四年的假,今年我要提前回家过年啦!”

2022年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的扩散,为了安全起见,周建林决定留在西安过年。第二年,孩子的出生,同年年底的春节,他还是选择了在西安过春节。

今年,周建林决定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

为了今年回家,周建林把每四年一次的探亲假都攒着,早早地和单位请好假,就想着早点回家。“今年家人催我早点回家,家里年货都备好了,就等我回去杀年猪。”说到回家过年,周建林的声音变得激动起来。

周建林老家在山东省的一个小县城,这次回家他需要先坐高铁到徐州,转乘到曲阜,再转乘至费县到达目的地。他告诉记者,虽然回家之路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早点到家,车票一开售他就在手机上抢票了。

“今年一定要好好陪陪家人。”周建林对记者说。

“青春没有售价,提前过年就在当下。”

一张车票,一包行李。黄先生选择轻装上阵回家,“一些给亲戚朋友的礼物和年货都已经提前寄回去了!拎着太多不方便赶路!”只背着一个双肩包、提着一个行李箱的黄先生对记者说。

“还有什么能比过年回家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菜更香更幸福的事?”黄先生高兴地说,“青春没有售价,提前过年就在当下。”

黄先生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工作,老家在宝鸡市凤翔,虽然离西安不远,但一年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现在回家也更方便了,汽车、绿动车都有,也更期待了。回去肯定要跟亲戚朋友们多喝几杯。”黄先生笑着对记者说。

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回家了?你知道家乡抑或亲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吗?回家过年,是给予自己和亲人最好的回馈,家乡有亲情在召唤,有一抹浓浓的乡愁在心底蔓延。

向前走,回家的路依旧漫长,回家的故事也将不断上演。

本报记者 周生来

“四年没回家,太想妈妈做的手擀面了”

拨通电话时,张建军正在工作间隙休息查看今年春运开始的时间。

2020年,25岁的张建军因为家庭生活开支,坐了16个小时火车,外出距离家乡1500公里外的浙江平湖某电子厂工作,一晃四年过去了。

“回不了家主要是厂子里工作忙,特别是临近年关,订单增加。”张建军说,“我自己肯定是想回家,但是路途遥远花费较大,回家不方便,再一个假也不好请。”

以往春节,张建军会和同事外出闲逛,简单聚餐后便回到出租屋,没有家人、没有老乡、没有朋友。

“翻着手机朋友圈,看着别人阖家团圆、共吃年夜饭的时候,远离家乡1500公里外的我心情很失落、也很沮丧。”张建军说。“一个人待在十平方的出租屋内,那种孤独地、无力地、被抛弃的感觉笼罩全身。”

不只是孤独,还有思念吧。

“看着人家回家,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只能给家里人打电话、视频拜年问候。”张建军说,“妈妈虽说不回去可以,但是脸上失落的表情我看得见,一旁父亲的叹息声我也听得见。”

被问及“家”在心目中的概念时,张建军停顿了好久。

“家是卸下伪装、能让人停歇的地方,家是呵护内心的港湾、是具有安全感的地方,在家我可以释放压力、可以轻松无虑。”张建军说,“在外租的房子根本比不上家里的温馨和亲切。”

20240125091354291-23-682ca.jpg_scale.jpg

张建军工作期间也曾买了好几次回家的车票,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落空。

“每次视频,都会发现父母头上的白发日渐增多,心里不是滋味。”张建军说,“我想跟从小玩到大的玩伴畅聊、想看看家乡的变化、也想在那个从小长大的地方待几天。”

在他看来,家就是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开开心心围坐一团吃饭、聊天的快乐氛围。


但是,回家最令张建军头疼的事情就是被问及“谈对象”,谈及婚姻问题,张建军持“躲避”态度。

“我的婚姻问题一直是父母最操心的事,但是介于收入、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一直没有解决,现在还是单身一人。”张建军无奈地说,“我也不想父母为我这事操心,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呀,顺其自然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陕西人独有的“面肚子”,张建军吃不惯南方的饭食,身体消瘦。

“我想念家乡的味道。出来工作后,觉得还是家里做的饭好吃,尤其是妈妈擀的手工面。”张建军说。

谈及以后,张建军说,“父母年龄大了,想着外出工作几年攒点钱回家,离家太远不好。在家附近找个工作,要能照顾到父母,不能长时间待在外边。”

车间催促的铃声响起了……

“今年争取回去吧!父母年龄都大了,得回去,我这就买票。”张建军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张明

人在上班 心在过年

“还剩下一、二、三……”临近春节,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小微坐在办公室,捧着一本日历,数着过年的日子。

小微像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他,努力工作,时而抱怨、时而纠结、时而开心。能回家过年,去见一见久别的朋友、拥抱着思念已久的亲人,或许是这一年中最期盼的事情了。

周末,小微逛了趟超市,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那一刻,她没来由地特别想家。“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在外工作,一整年没有回家,假期也推迟了,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回家的车票。”

一年很短,短到似乎什么也改变不了。一年很长,长到一个人可能已经经历了某些人生大事,毕业、工作、结婚……长大的路上,又是期盼回家的路。

睡在家里,小微感到很暖和、很安心。一个人在西安上班,大多数时间是孤独的,周末在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何况天气越来越冷,家里还没有暖气。“出来上班,才知道父母赚钱有多么不容易,买的取暖器实在舍不得开。”

最重要的是,她终于可以见到爷爷奶奶了。距离上次在现实中见到他们已经一年了。隔着视频,她看到爷爷牙齿掉光了,奶奶说爷爷平常只能喝点稀饭,他们现在很少出门了,走路不像以前那么麻利了。

小微很不想承认他们真的老了。她想起在家的时候,爷爷买了智能手机不会用,一直问各种问题,问得多了,嫌他们笨,丢下一句“烦死了”,就跑出去玩了。奶奶和她说话,她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敷衍地回答……说起这些,小微眼里泛起泪光,觉得很愧疚。

小微在盼着盼着,盼着早点回家团圆。

小时候,爷爷奶奶是最疼她的人。每次过年,总是偷偷给她最多的压岁钱。家里总会放着她最爱吃的枣泥月饼。“十几年过去了,现在仍然很喜欢吃。”小微说,这次回家,一定要多陪陪家人,多点耐心。

一年没回家,最先想家的总是胃。

小微还记得去年春节那顿年夜饭。桌子很大,由于家里还有人发烧在卧室隔离,仅有三个人坐着。人和人座位间隔超过1米,还是分餐制,偶尔才说几句话。桌上的饭菜很清淡,看着眼前的饭,小微毫无食欲。

吃得清淡,是因为身体刚痊愈,情有可原。分开吃也是出于防范。但小微还是越吃越难过。她总是想到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火锅、烧烤、大鱼大肉、辣的、重口的,节后称体重,人人都会胖好几斤。

“煎饼、羊蹄、鱼、串串……”元旦一过,小微早早地给家人打去了视频电话,商量今年的年夜饭吃什么。电话那一边,妈妈说:“啥时候放假,快回来,家里买了好多好吃的。”热闹的声音,想家的情绪,一下子包围了她。视频结束,小微打开手机看各大软件的直播,打算买年货先寄回家。

距离春节的日子越来越近,想回家的心情就越来越急切。小微又一次拿起日历,一遍遍地数着日期,心里喊着:“我要回家!”

本报记者 候思宇

过年就是“过孩子”

新年到,穿新衣,预示着新年新气象,更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年关将至,西安各大服装商场、店铺也迎来了消费高峰,许多市民带着老人、孩子逛店购买新衣服。

20240125090803291-71-994d5.png_scale.png

现如今,随着购物的便捷,生活水平的提高,穿新衣虽已不再是春节才有的专属,但仍有不少人对“新年穿新衣”有着那份难以割舍的留恋。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每到过年都会穿上新衣服、新鞋子。现在有了孩子,快过年了,就想着给孩子也买上新衣服,祝愿他们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在王府井奥莱机场店,马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当母亲的第二年,今天她给孩子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全都换了新装,想给孩子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过年会给老人和孩子买身新衣服,我没有买,主要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衣服随时都可以买,所以也没啥。”马女士说。

在王府井奥莱机场店童装区域,记者看到,店铺里人来人往,“龙元素”和春节系列的新款服装吸引了不少顾客,红色的外套、帽子、围巾等早已经摆上了货架,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商家们也争相推出新春打折、特价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

20240125090802459-54-fdbde.png

“从元旦前开始,店里的顾客就明显增多,有时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在西安灞桥区一童装店,店主李女士告诉记者,从上个月开始,她店里的顾客就慢慢多了起来,今年是龙年,融入龙元素的服装更受消费者喜爱,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她店内也上新了许多“龙元素”的服装。“过年也是‘过孩子’。”王女士一边选购着衣服,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过年就是让孩子们高兴,一身新衣服,一双新鞋,一些各式各样的小零食,就能让他们开心的乱蹦乱跳。

本报记者 李勇

“第一份工资 要给妈妈买东西”

“过年最期待的事情啊,就是回去带我妈去买东西,因为我领到第一份工资啦。”01年的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临潼校区大四学生王丹,一脸骄傲地笑着对记者说道。

“我们老家是榆林那边的,在咱陕西的最北边,小地方嘛现在还没有通高铁,我们坐动车大概要7、8个小时了,回去一趟还是挺累的。”王丹透露,学校是1月初放假的,自己是大四学生在外实习,打算2月7、8号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坐动车回去。票源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我们没有提前抢票。”王丹讲述道,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自己的回家之路并没有手足无措的春运抢票和大包小包的长途跋涉。

“放假之后,走之前跟室友们一起吃了个饭,去给我爸爸买了剃须刀,给弟弟妹妹们也买了零食,现在我们都大了嘛,总不能两手空空回去吧。”王丹笑着说道,每次自己回家都会买一些伴手礼,但是家里人不让多买。他们总说我乱花钱,但我知道我爸背地里高兴着呢。”说起家人,她笑得很高兴。

“吃粉汤、吃油糕、吃烩菜、丸子、粉鸡、红糖饼、鸡蛋泡泡…… 过年的时候我妈一般从早上炸到下午,感觉一整天都在忙。”王丹激动地向记者讲述着家乡的美食,仿佛下一秒就能闻到桌子上炸丸子的香味。“我家过年每年桌子上还会摆着一瓶黄桃罐头,这应该不是我们那边的风俗,可能是我们家独有的吧。”一说起家里的年味,她滔滔不绝。

“大年初一不是要早起嘛,我一般都睡到中午。”王丹一边笑着一边讲述道。“其实回家最怕我妈说我懒了,因为我回去除了吃饭就是躺着。”她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其实最担心的还是与父母发生争执。家里人思想比较传统不允许做美甲,她就早早在回家的前几天卸掉了指甲。

“我最怕过年走亲戚了,有时候如果家里来人了,我还要去外面躲一躲。”跟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王丹表示她最头疼的也是一年一度的七大姑八大姨“拷问”环节。

“家里人天天都在问我有没有对象,每年我都说没有,其实已经好了3年了。”王丹讲述起曾经的经历,他们总说回家里这边工作吧,也给你找一个对象,自己每次都摇摇头笑笑不说话。

“长大之后的时间,就像是开了倍速一样。每一次回家,都感觉爸妈变老了些。”王丹不禁感叹着,“如今,在外的时间越来越长,和家人共处的岁月日益减少。我回家就想多陪陪父母,帮家里人洗菜做饭什么的。”在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新年里,她希望能够充分享受家乡的年风年味,体味家人的爱与温暖。

本报实习记者 刘姚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