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而高新技术又需要转化。在技术转化过程中就需要一批职业性的专业技术经理人和科技经纪人。2022年,我们组建了中国首个省级技术经理人队伍——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十三届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会长、国正控股(西安)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西安艾尔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国对记者说。
陕西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杨正国
技术经理人是指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这些人才不仅懂技术,还懂运营、懂商务、懂谈判,通过搭平台、集资源、组团队、促合作,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的要求。
杨正国发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常常面临专家学者有愿望却没精力、企业有需求但没好渠道、政府有号召但难推动、法律有遵循但实操难突破的困境。他形象地说,由于大部分技术成果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科技成果产业化并不是把技术进行简单直接地“买卖”,而是需要技术经理人在中间发挥重要的“撮合”作用。“顾名思义,‘撮合’就是把技术的需求方和专家队伍‘撮’在一起去帮助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无缝对接。”他补充说。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年前,杨正国成立了中国首个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两年后,他又成立了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是在陕西省科协等单位的指导下,由省内优秀职业技术经理人共同发起设立的非营利性省级社会团体,是技术经理人队伍的省级窗口。
作为中国首个以技术经理人命名的省级协会,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成立至今已举办高校成果入库、企业需求调研、科技成果路演、科技成果融资对接以及中国技术经理人高峰论坛等各类活动100多场,培养技术经理人2000多人;已经孵化的项目包括第四军医大学863计划人体组织工程皮肤项目、含有血管的生物工程角膜项目、选择性脱细胞双层皮项目,技术交易总额累计超4亿元。正在孵化西安交通大学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项目,西北大学脑机接口及长安芯项目、“自体胰岛分离工程中心”和“新一代低免疫反应猪心脏瓣膜”等多个重大项目。
与此同时,陕西省也高度重视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出台各种支持政策。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培育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经纪人才”,要“探索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再次重申,要“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加强科技产业供需衔接。鼓励市场化引进聚集一批具有专业素养、投行思维、服务意识的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
目前,除了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外,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榆林市技术经理人协会等其他市级协会都已经进入良性运转状态,安康、汉中等地的技术经理人协会都在积极筹备中,陕西省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然而,杨正国发现,在陕西省各种文件中连续出现对于“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科技经纪人”以及“技术转移人才”等术语的多种不同表述,且除技术经理人有人社部官方定义外,其他名词术语目前尚无权威机构进行明确解释和差异界定。
于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杨正国提出关于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提案。
出席2024年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杨正国委员
一方面,呼吁明晰概念。请科技厅牵头,论证科技经纪人的概念并予以确认。若确属新概念并有创新性,应尽快给出官方定义,解释与其他两个称谓的区别,并参照技术经理人的发展模式,制定科技经纪人的培养方式和相应的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建议统一称谓。若经专家论证,认为当前环境下区分“科技经纪人”和“技术经理人”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或暂无必要区分,建议陕西各厅局及秦创原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在发文中,统一采用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技术经理人”这一定义,避免行文混乱表述含混不清。
杨正国希望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中,走出陕西特色,提出陕西观点,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通过加强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实习记者 权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