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车是动车组到达前列车,大家要严格落实作业标准,细致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坚决不能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2月26日上午8点,组织班组职工进入作业股道前,刘涛反复叮嘱。
刘涛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榆林车辆段延安北运用车间列检二班工长,从1991年在延安北站接过父亲手中的检车锤开始,他在陕北这片红色沃土上一干就是30年。延安北运用车间位于国家重要的煤运大通道包西铁路上,每年有上亿吨优质“榆林煤”经由此地南下,运往全国各地。刘涛的主要工作就是带领班组职工对途经列车进行技术状态检查,确保运行安全。
给列车体检是个技术活更是体力活,检车员们需要猫着腰在离地间隙不足一米的车底下钻来钻去,眼看锤敲,仔细检查每一个车辆配件。作为班组长,刘涛对每列车都要进行绕车检查,一天下来,他要在股道里走4万多步。从入路那天起,他就始终铭记父亲“安全是铁路工作的饭碗”的嘱托,30年来从未漏检过重大车辆故障。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他多次及时有效处置车辆故障,保障了运输安全。在他的带领下,延安北列检二班多次荣获集团公司、段安全生产先进班组。
“工长,我这有个软管漏风故障处理不了”,作业中,刘涛的对讲机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唤声。
正在前面巡视的他快步前往故障位置,看到青工梁晨正在上下摇动着漏风的软管,漏风的声音却越来越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发车的时间越来越近。刘涛快步上前,关闭车辆折角塞门,接过梁晨手中的制动软管,用力把两根管子分开。仔细一看,原来是制动软管密封圈卷边导致密封性不好,造成管系漏风。他换上新的密封圈,接通软管,打开塞门,整个处理过程只用了不到2分钟。
晚上8点,干完活回到家,妻子刘雨露早早炖好了排骨等他一块吃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刘涛经常昼夜倒班,逢年过节也需要值班,30年来,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的相知相扶,妻子刘雨露早已习惯了做好饭在家等他回来。如今,两人的儿子也已成为一名铁路工人,父子俩一个装车,一个检车,共同奋斗在包西铁路上。
在榆林车辆段,像刘涛这样的检车员还有500多名,他们昼夜不息穿行在股道间,守护着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春运期间,刘涛所在的班组平均每天要技检列车1000多辆,可装运煤炭7万多吨。
本报记者 周生来 通讯员 于海 任伟 师润润 梁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