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铁道线上绽放“黄玫瑰”

2024-03-07 16:02:52 来源:西北在线

“1号,检查工区在陇海线上行1077公里300米处上道作业!”随着对讲机里传来核对作业计划的声音,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咸阳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开始了一天的作业。

这是一群由95后姑娘组成的工区。她们身穿黄棉袄,手持道尺和检查锤,行走在线路间,与钢轨、轨枕、道岔打交道,卡点、瞄准、读数、标记,动作熟练、身手敏捷,就像绽放在铁道边上的一朵朵“黄玫瑰”。

图片

工务“黄玫瑰”所在的工区承担着管内陇海正线60km、西户正线40km、动走线13km线路,正线148组、站线173组道岔,股道170条的设备检查任务。

她们所在的工区先后获得2024年陕西省三八红旗集体、2023年女职工先进集体和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图片

测量检查的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很繁琐。再加上道岔结构复杂,检查的人员要对道岔尖轨、支距、绝缘接头等进行检查,“黄玫瑰”们作为“钢轨医生”,不仅需要善于发现问题,排查管内所有设备病害,重点掌握三四级病害情况,还要提报每日设备检查计划,为车间线路病害整治处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2#道岔叉心-1  91 /46正常。”杨燕是女子检查组负责人,也是集团公司2023年度先进女职工和最美女职工。只见她弯着腰,把道尺搭在钢轨上,一边握着道尺,一边凝神静气,熟练地报出检查数据。车间动走线设备每个月必须保证全覆盖一遍,全程由高架桥组成,合计13.52公里,往返需要徒步行走35000余步。每根轨枕的间距是600mm,每10根轨枕需弯腰测量一次,全覆盖检查一遍需要弯腰测量1600余次,一弯腰一抬头,便是不间断的6个小时。

“刚开始时真是受不了,腰酸腿疼,要过好几天,身体才逐渐适应工作强度。”1997年出生的李爽,负责现场记录病害,是个“铁三代”,爷爷、大伯、父亲都是铁路职工。她随身携带的口袋里装了三支笔,红色是做标记用的,要将超标准的数据勾画出来,黑色是正常记录时用,还有一支蓝色的油笔,专门为雨雪天气准备的,油笔的笔迹遇水才不会花……

图片

曾经脚踩石砟小心翼翼,现在健步如飞、如履平地,如今,女子检查组的姑娘们已经“百炼成钢”,车间的每一条道岔,每一条曲线,甚至每一块夹板、每一颗螺栓的位置状态都装在了她们的心里,“跑”让她们摸清了线路病害,找对了对症良方。

“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检查好每一条线路,每一组道岔,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力顶半边天!”“西工楷模”马小英说着,嘴角便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这群“黄玫瑰”用特有的细致和认真守护着铁路安全畅通,用自己的执着与勤奋诠释着“最美”,虽然岗位平凡,但她们让平凡的岗位变得不平凡。

本报记者 候思宇 通讯员 马瑜阳  高星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