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鸡作家李洛发的长篇纪实文学《薪火》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真实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在关中千山腹地的麟游,用奋斗和牺牲书写的那段红色历史,讴歌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是陕西党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的共产党员赵伯经等人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回到家乡麟游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以县立高小为阵地,成立组织,宣传共产主义。共产党员、陕军营长王泰吉率队在麟游起义,赵伯经受到牵连被捕,他出狱后拉起队伍,加入饥民武装西北民军。西北民军解散,队伍编入驻县的国民党地方部队,不久起义,遭民团围攻失败。中共陕西省委来人指导成立游击队,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多次打败前来“清剿”的县保卫团和国民党军队,把县东片方圆百余里变成了“红区”。国民党县政府无计可施,想要收编游击队。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接受收编,开展“合法斗争”。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共麟游县委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民众抗日热情高涨,多名党员及党的同情分子当上了国民党县政府科长及各乡保长,党的力量大增。国民党县政府和县党部极为恐慌,挤压共产党员生存空间,形势急剧恶化。交通站负责人叛变投敌,中共县委书记王乐天被捕后英勇就义,党组织被破坏。解放战争枪声打响,麟游武工队奉命进入火石山,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改造“非法武装”,后扩编为游击大队,纵横驰骋,拼杀征战,创建了麟游山游击区,最终迎来了麟游全县解放。
《薪火》是2021年度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作者在真实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赵伯经、王乐天、刘章天等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展示了他们的家国情怀。赵伯经率队暴动,成立游击队,遭到国民党县政府的疯狂报复。祖坟被挖,房子被扒,妻子、儿子和母亲被逼死,赵伯经没有屈服,而是更勇敢地去战斗,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县委书记王乐天被叛徒出卖,为保护组织从乡下赶回县城,被捕后遭受酷刑,他坚信“正义的事业一定要取得胜利”,英勇就义。十八岁入党的刘章天,视革命为第一生命,多次经历了生死考验,用生命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信仰。还有宁死不屈的游击队军需员刘士贤,只身一人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武工队班长田杰,血洒木龙盘大坡的游击大队中队长李青,等等。作者在厚实的主题思想基础上解读共产党人,描写共产党人,突出了红色主题的深刻性和社会价值,让读者感受到了红色题材的特有精神力量。
以文学的形式叙述党史,党史就充盈了文学的张力,与读者在情感上同频共振。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薪火》责任编辑文博说:“作者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写出了共产党人的勇敢和忠诚,令人感动,值得一读。”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刘崇学说:“把党史史料的真实性与文学的感染力融合在一起,党史就‘立’起来,‘活’起来了。”西北工合研究中心专家张占勤说:“作品语言精练简洁,生动活泼,再加上易懂的关中方言,读来很是亲切,可以说是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
李洛发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党史专家库专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血火》、散文集《岁月》。《血火》获宝鸡市优秀文艺作品奖、陕西省党史著作一等奖。《薪火》是他的第二部纪实文学作品。(记者 李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