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袁瑞)“我现在每天在家门口的以工代赈项目工地上上班,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手艺。”扶风县天度村新堡组村民郭拴平开心地说。据了解,该镇通过实施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精准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群众提供1个岗位。为保障务工群众对务工信息应知尽知,在前期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村通广播、村组居民群等多种方式开展务工宣传动员,对项目所在村及周边村进行了务工意向摸底工作,积极引导条件适合、意愿强烈的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已有150人报名表达了务工意向。项目实施期间,解决辖区120名群众务工问题,在实施中优先考虑镇区脱贫户、监测户通过参与务工实现增收致富。
让群众掌握1个技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持续推广以“以工代赈”为抓手,借助项目实施为契机,按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方式,镇村主导、政府配合,开展适应性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动员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主动邀请县域务工能手对天度镇参与本项目的务工人员开展专题培训,聚焦道路硬化、管道修建、厕所土建等具体施工技术,广泛传授技能技巧,提升群众施工能力。
为群众落实3个保障。一是保障好群众酬劳发放,在项目施工时,严格进行用工实名登记,足额存储工资保证金,开设工资专户并委托银行直接将劳务报酬按时足额发放至以工代赈务工人员“一卡通”,在施工现场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二是保障好群众切身利益,为务工就业群众签订劳务合同,购买工伤保险,意外险,让务工群众参与有保障,保证群众利益;三是保障好群众施工安全,通过现场培训,使务工人员了解施工现场关键工种和辅助工种工作关系,熟悉本工种相关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方法,提升安全防护意识、质量意识,并安排专人现场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培养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务工人员,挖掘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切实做到将以工代赈工作与城乡发展相结合,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协同推进,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镇区公众服务能力,乡村要素、资源、服务集聚,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