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正值“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市东城第二学校联合举办的主题为“重塑教育价值: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西安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教育、医疗及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本届论坛,一同说说学生们的“心里事”。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超过9500万,其中30%为18岁以下青少年,且在校学生占比高达50%。同时,中小学生厌学率也在持续攀升,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此,本次论坛旨在集结各方力量,共同探索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论坛伊始,与会嘉宾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深入东城第二学校的课堂和社团活动,亲身感受“快乐学习”的浓厚氛围。在数学课和语文课上,学生们展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赢得了嘉宾们的广泛赞誉。


在主题演讲环节,西安市东城第二学校校长、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发表了题为《以书为本vs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演讲,他提出“三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强调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则从心理学角度,分享了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四个关键要素:运动、睡眠、处理关系和建构全面的资源发展系统。

此外,与会嘉宾还纷纷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天蓉谈到,让学生学有心情,学有激情,学有深度,学有钟情。
论坛还围绕“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和“重塑教育价值观”两个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杨凤池强调,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心理困扰干预则是第二位。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衣新发则指出,创造和创新是应对心理创伤的关键,需要重构一种积极的生活信念。昆明市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则从个人经历出发,分析了家长角色缺失、认识错位及亲子关系处理中方法粗暴等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强调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此外,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呼吁旗帜鲜明地提出“幸福教育”的口号。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则认为,应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国内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公益界的知名人士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其中,陈行甲介绍了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开展的“征集梦想”公益项目,希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的模式。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少年心理安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案,还加强了教育、医疗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把论坛的收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