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6月2日电(记者白玛央措、王艳)夏日的隆务河谷两岸郁郁葱葱,五颜六色的花朵盛开在山坡上。5岁的扎西昂德和同学们在草地上蹦蹦跳跳,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一小束花,这一天格桑花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认识家乡的花草”。
5月30日,格桑花幼儿园的老师和学生们正在草地上活动。 新华社记者王艳 摄
这是格桑花幼儿园的“大自然课堂”,地点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不远处的一片绿地上。今年4月,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田地里体验春耕的视频引发不少网友的兴趣和关注。视频中带着小黄帽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拿着传统的农耕工具开垦、播种,最后排成一排坐在田埂边大口吃饭。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希望他们在与山水花草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格桑花幼儿园园长索南多杰曾是一名中学老师,后来辞职创办了幼儿园。
为了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索南多杰曾赴海外学习学前教育,返乡后参与协办当地6所幼儿园,并于2018年开办同仁市格桑花幼儿园。如今幼儿园的走廊里,有一处园长特意布置的回忆墙,用来纪念幼儿园的第一个学生。
“用爱养育、用心教育”是这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从只有22名毕业生的2018届,到有248名毕业生的2023届,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教育理念让当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这所幼儿园。
5月30日,格桑花幼儿园的学生们正在草地上活动。 新华社记者王艳 摄
记者在幼儿园看到,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环保理念,幼儿园的玩具、教具都是教职工和家长用废旧纸箱子和饮料瓶盖制成的。走廊的墙上挂着家长和孩子用落叶制作的艺术画,还有老师们用废纸做的太空画。
目前,格桑花幼儿园共有500多个学生,学生们来自周边各乡镇。“如今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索南多杰说,很多偏远地区的家庭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会专程来城里陪读。
“大自然课堂”上,25岁的幼儿园老师夏吾卓玛让孩子们采摘周围不认识的花朵,随后大家围成一圈坐在草地上学习花朵的名字。“这是狼毒花,它的根茎可以用来制作藏纸。”夏吾卓玛举起手中的狼毒花大声说道。
“幼儿园的老师们都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夏吾卓玛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小林校长说:“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
记者看到,户外草地的课堂上,孩子们很难一直坐着,于是不断有孩子跑来跑去,但老师们似乎很习惯。有的孩子专注地看着花朵上的虫子爬来爬去,有的孩子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唱歌跳舞。
5月30日,幼儿园老师夏吾卓玛正在教孩子们认识花朵。 新华社记者王艳 摄
索南多杰欣慰地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学生们用狼毒花编成花环,开心地戴到园长头上。“我还有个梦想,希望未来能创办一所100人的纯户外幼儿园,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感受自然的力量,在自然的运动中感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