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走绿色道路 建大美泾阳

2024-06-05 21:20:55 来源:西北在线

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泾河横贯东西,嵯峨雄踞境北,自然条件优越,素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污染治理、产业调整、生态保护,先后荣获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称号,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综合试点县、全省首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县,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精准治气 擦亮蓝天白云“幸福底色”

坚持让“泾阳蓝”变“长久蓝”,加强源头治理,以退无可退的决心,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610

611

泾阳产业新城绿地

建好攻坚体系。出台《泾阳县空气质量改善进位行动方案》,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三级四长”指挥调度体系,坚持县委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县政府主要领导双周调度、分管领导每周调度、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常态化督导,现场徒步检查督办解决问题。聘请“一县一策”专业技术团队利用雷达扫描、走航车巡航检测等技术手段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精细化管控落实到“最后一米”。2024年以来县级领导专项检查8次、调度13次、下发交办函51个,打造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体系。 

严管污染源头。聚焦重点路段、企业、车辆尾气、建筑工地、餐饮油烟、汽修、裸露地块路段,绘制“七张作战图”,建设智能中枢、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接入视频监测设备2000余路,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出门、15分钟到场”快速作战,2024年1—4月下发扬尘管控责任清单100多份、查处车辆672台次,精准锁定、防控污染源。

612

清洁能源绿色环保

613

绿色企业在泾阳

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把好产业承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关口,加快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冀东水泥等8户企业创成B级以上环保绩效企业,绿色低碳产业增量不断拓展。2024年一季度,泾阳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8,改善率全市第一,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4天,在西咸渭45区县排名第十九。 

系统治水 描绘碧水绕泾“美丽画卷”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紧盯“三河四库二十六沟”,着力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

614

615

精准防治水污染。设立河长制工作“曝光台”,不定期表扬一个河长制工作好的做法、曝光一个河道“四乱”或危险水域安全隐患问题,常态化整治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搭建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全天候、全方位监测河道,实时获取2个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实现“人防+技防”双重监管,泾河水质近三年稳定达到并优于国家III类标准。 

系统治理水生态。大力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整合2.1亿元,实施泾河、冶峪河、清河9个河道治理项目,建设王桥镇排污口和桥底镇排污口2处人工湿地。扎实推进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投资1500万元整治黑臭水体9处,建成28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引进第三方公司市场化运维管护,治理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616

泾河鸟的天堂

全力保护水资源。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红旗电力抽水站灌区入选全国节水型灌区,县第二水厂获评省级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5家公共机构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单位。完成县城及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全县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实现100%。推动水系水网互联互通,敷设雨污分流管网18公里,提升改造十支渠3.13公里,疏通堵塞损毁近30年的雪河干沟全线,构建了城水相生、人水和谐新画卷。 

科学治土 守好一方净土“安全底线”

坚持土壤污染防治“二十四字”原则,坚决筑牢土壤安全防护墙,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

617

严管企业排放。开展“两公一住”土壤污染调查、规范固危废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建立全县危废企业产生及处置台账,完成105家固危废企业申报登记及管理计划备案,规范冀东、声威2家污泥处置企业管理,严防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坚决守好土壤安全底线。

严控生活垃圾。以创建“无废城市”为牵引,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机制,近年来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0余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引入山东满国康洁环卫集团负责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引入市场化服务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难题,入选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有序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改造卫生厕所6.4万户,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1%。

618

严抓农业面源。大力推广机械深耕精细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和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等技术,建设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万亩试验田,配备大型捡拾打捆器械8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7%以上。建立8个农膜回收网点,形成了覆盖主要用膜区域回收网络体系。加强畜禽粪污高水平综合利用,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3家,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保持在95%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

铁腕治山 涵养城市绿肺“一片清新”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久久为功推动北山生态修复,着力打造大西安北部绿色生态屏障。

619

620

科学划定红线。编制《泾阳县北部矿山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规划》,设置禁采区、限采区、可采区和治理区4个区域,明确矿山开采边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布局“活力康养、公益造林、遗迹保护、绿色光伏、文化传承、生态畜牧、绿色产业园、谷口小镇”8大分区,努力让北山变成产业兴旺、群众致富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稳步修复生态。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立基于北斗时空大数据的数字生态修复平台,针对陡立面治理难题,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累计完成矿山恢复治理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中梁沟生态恢复率达75%以上,北部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成为全省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

621

逐年造林披绿。积极推动林长制绩效提升年活动,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签订护林员160人,落实管护面积11.33万亩,切实守护好每一寸绿色。大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每年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累计完成营造林4.06万亩、退耕还林3.08万亩、道路绿化120公里,建设10个森林乡村,北山从“浅绿”迈向“深绿”。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泾阳县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管住气、攻坚水、严查土,持续巩固拓展北山修复治理成果,用心用情答好生态文明建设“泾阳答卷”,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力量。(郝瑞耀)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