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夺人眼球,到乏善可陈;从火遍全国,到鲜少问津;从潮流单品,到泡面神器。今年6月30日,亚马逊kindle发布消息称正式停止在中国的云端下载服务,同时停止客服支持,宣告正式退出中国市场。2022年6月2日,Kindle中国电子书店便宣布将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运营,用户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前,下载已经购买的电子书。关于kindle的退出,自身产品的创新不足,国内特殊的阅读市场与国产墨水屏品牌的冲击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其黯然离场的现状。
这么多年,功能没怎么变过
2007年,Kindle电子阅读器发布后 ,被认为是亚马逊最成功的硬件产品之一。其兼顾了纸质书籍阅读体验和电子设备便捷高效的特点,掀起了全球电子书阅读热潮。
2013年,Kindle正式进入中国,被众多读者青睐,一度让许多人认为kindle就是电子书的英文名称。2018年,Kindle阅读器在中国发展进入巅峰,年销量突破百万。
“我,我姐,我上大学时的辅导员,当时都买了,就是觉得很新奇,电子屏幕看起来和书几乎一样。”kindle曾经的用户王先生说。
王先生告诉记者,Kindle目前在二手市场价格很低,有些型号100元就能购买,可以通过其他网站下载资源,并不影响使用。
Kindle在中国的运营画上了休止符。其中最直观的原因是其功能的匮乏和创新的不足。Kindle用户从手机或其他设备切换到Kindle,在交互上能感受到跨时代的差距。如多彩、高刷、下载第三方软件等功能的缺失,再如直到现在,其高端版本Kindle Oasis中依旧没有扬声器功能,只能通过蓝牙连接外设播放书籍,自身不支持有声书功能。
“Kindle的功能太单一了,尤其不能听书这点确实很局限,所以平时在家工作或者玩游戏想听书就用不到它,还是用手机居多。”王先生说。
被手机抢夺的时间
除了硬件问题,kindle自营书店资源匮乏,是导致其渐渐被读者抛弃的核心原因。Kindle官方书店有约70万册电子书,但这是全球范围内的书籍,对于基数庞大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并称不上丰富。并且中国作为世界上网络文学最为繁荣的国家,Kindle 在网文领域的资源基本等于空白,读者几乎无法拥有网文阅读体验可言。而阅读网文,手机无疑是首选的设备。
“kindle上只有特别常见的畅销书和基本书籍,网文没有,专业书籍没有,花一千多买个设备,有限的资源还不比纸质书便宜多少,现在找不到什么理由再购买kindle了。”读者钱先生说。
同时,Kindle在中国市场的失势,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手机阅读App对用户的抢夺。纵观国内电子书市场,微信读书等平台,掌阅科技,番茄阅读等APP均提供在线阅读服务,仅ios平台,上述软件的下载量就接近1000万。其中微信阅读历史总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月度活跃用户超3000万。
“我比较喜欢看纸质书,但我还是注册过微信阅读,有时候没法带书,还是手机比较方便。”钱先生说。
退出的是Kindle,不是阅读
致使kindle最终退出国内市场的第三个原因,是国产电子阅读器的强势崛起。目前在国内,已有汉王、掌阅、文石、小米等众多国产品牌占据市场,在电商平台部分单款产品销量已超上万单。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至4月,电子纸阅读器的线上销量为16.1万台,同比增长37.6%。同时,所有厂商纷纷推出新产品,加速功能迭代。
国产电子书阅读器的快速转型,有效解决了kindle迭代慢、缺社交、只有黑白屏、应用场景少等痛点,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目前,有的国产墨水屏已经推出了彩墨产品,在功能上远超kindle。
“国产的电子书生态更开放,大部分可以在系统中安装其他安卓软件,有更多办公和学习场景。”汉王电纸书用户郭先生说。
由此可见,kindle的退出是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所致,对国内墨水屏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相反,国内电子阅读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5.7亿,同比增长7.53%。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占网民规模的比例,首次超过50%。
B站作者“少华有态度”是一位制作墨水屏产品测评视频的up主,拥有12万粉丝。他告诉记者,国产阅读器既好用又便宜,吸引了很多用户。
“我制作的介绍墨水屏的视频播放量都在5万左右,每次都有很多用户来问我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Kindle的退出,更多是源于它自身的问题”少华说。(实习记者 王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