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 实习记者 权子昂)7月以来,陕西全面进入主汛期。入汛至今,出现多轮强降雨天气,截至24日已发布37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那么,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对于身处灾区的群众而言,应该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记者从陕西省疾控局了解到以下信息。
首先,在物理性健康风险防护上,要尽量避免在洪水中行走或驾车。若洪水继续上涨,避难场所不再安全,需使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子逃生。同时,要确保儿童等重点人群远离洪水积存区域。
其次,洪水中也要防止触电,不要为避难而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如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必须迅速避开,以防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此外,不要使用未经专业人员维修的被水浸泡过的电器。
此外,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居民可以穿长袖衣服、将裤腿卷入袜子、喷洒驱蚊液等。同时,要避免接触老鼠或其他野生动物,防止被咬伤。伤口护理尤为重要,伤口应使用防水材料包裹,保持清洁,避免接触洪水。如果伤口与洪水接触,应立即用清洁水和肥皂冲洗;如出现红肿、体液渗出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并根据情况注射破伤风疫苗。
另外,在使用发电机、抽水泵等器械时,务必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如发现一氧化碳泄漏,救援者应俯伏进入现场,迅速打开门窗,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洪水通常会被污染,因此应远离疑似化学品污染的水域和物品,特别是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化学品。在化工厂附近工作的人需特别关注工厂的状况,包括设施破坏情况和化学品类型,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如发现水面有石油泄漏,切勿靠近,应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受到化学品伤害时,需及时就医。
在饮水与食品方面,饮用水应优先选择瓶装水、煮沸水或经过临时水处理设备处理的水。若自来水可用,需先打开水龙头至少3分钟,再将水煮沸1分钟后饮用。被洪水淹没的井水需经过处理和消毒后方可使用,并且要煮沸。丢弃与洪水直接接触的食品和性状、气味异常的食品。冰箱断电超过4小时后,冰箱内的食品可能变质,不建议食用。
最后,参与抗洪的人员需配备防护装备,包括防水手套、全身防水服、绝缘橡胶靴、防溅护目镜和口罩。工作时需注意休息,防止出现低体温症状,并改善工作条件,如提供适当的休息环境、优质食品和卫生设施,及时疏解心理压力。另外,消毒人员应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工作衣和绝缘橡胶靴等防护装备。消毒工作结束后,需清洗所有消毒工具,然后依次脱下防护用具,并将工作服放入专用清洗袋中。消毒时避免吸烟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