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传来喜讯,由山东能源西北矿业正通煤业公司申报的《智能化全景数字仓储系统及高效运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凭借在智能仓储领域的管理创新,在2300余项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颁发的“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正通煤业自建矿以来,多种自然灾害耦合叠加,物料损坏、设备维修等环节较其他矿井也更为严重复杂。物资管理模式革新迫在眉睫。
“我们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以‘运行高效化、流程精细化、轨迹数字化、调度智能化、过程状态可视化’为目标,自2021年起着手探索建设生产物资‘智能仓储+一站式配送’全流程供应链生产服务系统。”该公司生产服务中心主任李世玺介绍,他们针对矿井物资出入库效率低、设备所处状态管理混乱等问题,积极利用平台,从物资全库存管理、物资计划提报与领用、废旧物资再利用、周转物资再交易等物资管理维度出发,持续完善矿井物资管理工作,并同步周转仓库与再生物料数据管理,不断加强库存管理,提高物资利用率。
然而,想要实现煤矿企业物资集约化、高效化的管理目标,除却提高物资利用率,如何实现库存出入库效率安全又高效,则是另一难题。
走进该公司智能仓储中心,重型货架、标准托盘等现代仓储设施一应俱全、整齐排列,AGV叉车机器人正在根据系统指令进行取货……
为实现物资的标准化存放和抓取,该公司借鉴制造业仓储标准化管理模式,先后引进仓储货架、标准托盘和智能叉车等存放装备,仓库出入库效率由原来的100件/小时提升到150件/小时,物资内部配送效率(从出库到作业面平均时长)2个小时缩短为1.5个小时。
“如今,我们已成功打造了以生产服务中心为主体,装料组、维修组、运输组为协同的‘1+3’专业化管理模式,并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协调作用和仓储中心的枢纽功能,建立了基于单一责任主体的物资配送环节,避免多单位之间的推诿现象。”该公司生产服务中心创新专员樊凌云说。
据悉,该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该项目的顺利投产运营,一方面,能够充分保障矿井生产供应,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精益管理和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相似矿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刘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