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长武县彭公镇党群齐心共筑防汛抗洪“红色堤坝”

2024-07-30 11:23:34 来源:西北在线

本报讯(通讯员 王莹)7月22日,彭公镇迎来持续强降雨,汛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彭公镇广大党员干部以“汛”为令,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最严纪律、最实作风、最硬担当,落实落细落地防汛救灾和应急处置各项措施,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共同筑起防汛抗洪的“红色堤坝”。

防汛安排部署到位

img1

7月22日上午,接到强降雨预警后,彭公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召开防汛安排部署会,要求全镇上下要认清防汛抗洪严峻形势,24小时在岗待命,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松懈心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畅通信息联络,确保有备无患,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安全隐患排查到位

img2

全体镇科级领导下沉一线,靠前指挥,镇村干部、包扶部门干部、驻村工作队并肩作战,顶风冒雨,对各村桥梁、窑洞、土坯房、年久失修的砖混结构住房、老庄基养殖户、采空区、沿河村庄、地质灾害点等重要部位以及道路交通领域,开展地毯式隐患大排查,建立问题台账,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对重大隐患及时上报县级相关部门,联合发力、共同处置,全力确保汛期安全。

预警信息传达到位

全体镇村干部、联户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等组成“党员突击队”,对全镇防汛重点户、不放心户责任到人,实行包预警、包排查、包告知、包转移、包保障“五包”责任制,逐户制定撤离方案,全面落实“叫应机制”,第一时间将汛情以大喇叭、告知书、微信群、电话等方式传递到人,提醒群众及时做好防范。

img3

7月23日晚,槐庄村附近的泾河河水再次上涨,镇优秀共产党员、包村干部巨永林惦记着河岸的一户人家,始终放心不下,决定连夜去槐庄老村进行转移。76岁的魏有成在几番劝说下,同意转移,安置在县上其儿子家,安顿妥善后,镇村干部送来生活物资,叮嘱老人安心居住,有诉求可以随时给他们打电话。“有他们做靠山,雨下得再大,咱也不怕。”老人感激地说道。

应急避险安置到位

面对泾河上游持续强降雨,河水暴涨,洪峰超过警戒线,沿河的石杨河、齐宇河、槐庄等三个村群众面对严重威胁和巨大安全隐患,接到预警撤离命令后,包镇县级领导坐镇指挥,全体镇村干部分片包干、分工协作,联合镇派出所等多方力量第一时间进村入户,按照“人盯人防抢撤”机制,有力有序紧急撤离沿河居住群众。于7月23日晚21时,将195户444名村民全部撤离,做到应撤尽撤,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彭公镇中心小学、镇街道广发旅店设立2个集中安置点,为撤离群众提供食物、饮用水、被褥等基本物资。同时,安排专人定岗、定时对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值班值守,监测水位,及时应对,随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坚守“零伤亡”安全底线。

img4

撤离期间,米家墩村有2户群众因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合适的安置去处,参与搬撤工作的米家墩村委会副主任王小花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说“让这2户群众搬到她家里去”,并告诉搬离群众去了就当是自己家,有什么需要尽管提,确保了群众安全度汛。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风雨中,彭公镇全体党员干部日夜在岗,用忠诚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让党旗成为防汛抢险救灾这场硬仗中最靓丽的色彩。

下一步,彭公镇党委、政府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时刻关注气象动态和预警信息,持续做好防汛安全隐患排查、物资保障、抢险救援等各项工作,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用实绩彰显使命担当,用忠诚初心筑牢防汛救灾“安全堤坝”。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