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在陕西省宁陕县防汛一线,总能看到一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男子,如打仗般往来穿梭着,不是在组织协调,就是在排查隐患、处置险情……他就是有着10年党龄的陕西省宁陕县住建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辛长生。
“7月16日夜间至17日上午将有强降雨……”接到宁陕县气象局发出的预警,辛长生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眉头紧锁地凝视着屏幕上的预报信息,瞬间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降雨,更是一场对城市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巡查道路、桥梁,全面排查市政设施,密切关注雨水情况。”辛长生一声令下,他和队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战状态。他们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检查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隐患,确保城市的“生命线”在暴雨的侵袭下依然稳固。
7月17日凌晨1点多,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时,辛长生刚刚结束了一轮巡查,疲惫地躺在了床上。然而,4点30分,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宁静,“请立即通知住建局第八疏散队成员到文旅局门口集合……”电话那头的声音急促而坚定,辛长生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爬起床,一边通知队员,一边披上雨衣,火速赶往集合地点。
凌晨5点的街头,雨势已经越来越猛,“人都到齐了没有,你们的任务是对第八片区住户进行疏散……”刚一到集合点,辛长生就接到了命令。他立即与同事们投入到了紧张的疏散工作中,挨家挨户敲门,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安全撤离。
“G210国道中医院附近道路被冲毁,赶紧和我一起去现场……”“立即封闭滨河健身步道、环山公园出入口”的紧急指令接踵而至。辛长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奔赴现场,同时指挥调度其他队员对步道、桥梁、公园等关键区域进行封控,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辛长生心中虽然焦急,但他明白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情况。他一边组织队员进行抢险救灾,一边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实时报告受灾情况。
大雨滂沱,河水湍急。在赶往G210国道中医院附近的路上,辛长生看到道路被冲毁、交通中断,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恐慌。他知道,这场灾害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他们急需帮助和救援。
“组织对210国道冲毁道路两端进行围挡封闭、设置警示标志,疏散围观群众。”到达现场后,辛长生主动受领任务,会同交通部门实地勘察临时便道的路线,并迅速组织工人和施工机械进行道路紧急抢修。
暴雨还在继续下,为确保施工安全,他一刻也不敢放松,现场协调、指挥调度,他与工人们一起吃着盒饭,连续奋战了30个小时,最终成功抢修出一条宽7米、长106米的临时便道,打通了群众的生命通道,确保救援物资和应急车辆畅通。
临时道路抢通了,身边人很明显地感受到辛长生累到声音沙哑,大家劝他回家休息一会,他却严肃地回答道:“等防汛结束,那时才能安心睡觉。”说完,他又开始对刚刚抢通的临时便道安全性和隐患逐一进行排查。
随着雨势的加大,县城区多个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和垮塌险情。“辛队,210国道子午路段出现泥石流垮塌!”辛长生接完电话后,迅速调集专业人员和机械,带队前往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边指挥施工人员开展救援工作,一边与队员一道设置警示标志,疏散过往车辆和行人,确保现场安全。经过1个小时的奋战,泥石流垮塌的路段终于被清理干净,道路恢复了通行。
随着雨势的持续,还有更多的险情在等待着他。“没办法,这是关键时刻,必须咬紧牙关顶住。”辛长生深吸了一口气,尽量将身体的疲惫感压下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辛长生几乎没有休息过。他冒雨前行,与时间赛跑,与灾害抗争。无论是积水严重的低洼地段,还是存在垮塌风险的桥梁、隧道,都能迅速赶到现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他每天都是最早一个出现,最晚一个离开,脚在水里经常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由于经常冒着暴雨外出,雨太大,雨具不能完全把雨水遮住,身上的衣服经常湿了干,干了又湿,但是对于这些他都不放在心上。
“非常时期,我们一定要做好‘战斗员’,将责任扛在肩上,迎难而上。”这是辛长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话语虽然平淡,却成为大家为民服务的动力,也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辛长生积极参与道路淤泥、河道垃圾清理、街道冲洗、灾情统计等各项工作,如同城市的守护者,在风雨中穿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先后累计清理路面落石、塌方及淤泥26处,清运淤泥300余吨;清理东河、长安河河道及步道垃圾2.5公里、清运垃圾20余吨,为城市的恢复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场风雨的洗礼中,辛长生同志展现出了铁一般的意志和担当。他不仅是城市的守护者,更是人民群众在危难时刻的依靠。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城管队伍的责任与担当,在风雨中彰显了城管本色。(通讯员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