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光伏板 叶子 摄
风机叶片下线 叶子 摄
实时监测设备运行 卢云云 摄
塔筒生产李志东摄
清理组件厂模具 李志东 摄
光伏铝型材料项目试运行 卢云云 摄
风力发电(无人机照片) 李志东 摄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优先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近年来,定边县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机遇,以扩大新能源发电规模和延长产业链条为路径,持续引进落地相关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大力提升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实现了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传统能源”双轮驱动的格局转变。
资源优势,铸造新能源产业“引力场”
7月15日,在榆林2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定边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基地,施工的锤击敲打声与电焊火滋声交织频繁,工人搬运材料的忙碌身影,处处展示着项目大干快上的奋进态势。
“目前管桩施工了400兆瓦,支架施工完成了320兆瓦,组件施工完成了250兆瓦,计划9月底全容量500兆瓦全部施工完毕。”该项目总工王泽宇介绍,定边平整开阔的场地适合集中式大范围的光伏产区投产,当地相关的配套企业也为项目落地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定边县具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大面积可利用土地,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这些利好条件,该县成为国内新能源企业竞相选择进驻的“风水宝地”。
从2012年至今,定边县获得省市批复风、光发电项目104个,包括国家五大电力集团、省属陕煤集团、上市公司、行业领军等50多家省内外企业相继落地投资,批复总规模达633万千瓦。其中,全国首个分散式风电示范项目、首个大型双面组件光伏项目、全省首座大型平单轴对日跟踪光伏电站和素有陕西“第一塔”之称的大型风电场相继在定边建成。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并网48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总规模居陕西省第一,占全省的1/3,全市的1/2,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日益蓬勃之势。
产业起势,牵引产业发展“全链条”
近日,走进红柳沟镇王家梁村,放眼望去,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混凝土塔筒高耸在平原上,有的塔筒已经安装好了风机叶片,有的还在施工建设中。
“我们采用了130米高的混凝土塔筒,既保证风机的安全性,也节约了成本。”王家梁150兆瓦风电场项目经理黎华志介绍,由上海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规模150兆瓦风电厂,选择在定边落地,不仅是资源优势,也是基于当地全产业链的优势。风机叶片就是选择在定边发展的中材叶片,当地的材料、人工,都为项目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为大力提升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定边县积极培育壮大风电、光伏、储能三大产业链,相继引进建成了中材风机叶片生产基地、陕建风机塔筒、年产6万吨光伏工业铝型材、智诚光伏筑桩厂等项目落地,并鼓励发电企业优先采购本土产品,促进新能源配套产业链式发展。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风电、光伏、储能三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上、中、下游产业布局,打造风、光、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建成中国西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装备服务中心。”定边县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博宇说。
产能输出,构建新能源发展新格局
7月16日,陕西夏州至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陕西段)在定边县开工建设。该工程建成之后,陕西、甘肃两网之间会形成三个750千伏的联络通道,陕西、甘肃电网的功率交换能力及陕北电网的送出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
“该工程对于加强陕西、甘肃两省间互济,保障陕北电力送出,满足关中及陕南地区电力供应,提升陕北地区新能源消纳水平,推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该工程(陕西段)业主项目部常务副经理王旭海说。
电力消纳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牵引”,目前,定边县新能源发电量近100亿度,“绿电”资源产能日益高涨。
为了推动产能向外释放,近年来,该县相继建成了郝滩、油房庄、王盘山、公布井4座专门输出风光发电的330千伏汇集站,砖井330千瓦输变电站等一批电网工程。 2019年初,全国首条750千伏新能源绿色电力外送通道枢纽电站在郝滩镇建成投运。这些电网项目建成投运,为该县新能源电力消纳和外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为了加快形成新能源全产业链,定边县还大力发展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制造产业,通过引进消耗绿电的农业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配套项目,打造低碳、零碳产业园,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年产4.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成品线已开工建设,年产1万吨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正在落实项目用地。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定边经济结构由传统能源向‘传统能源+新能源’双轮驱动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产业结构形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的新格局。”定边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彦强说。
记者 李志东 叶子 通讯员 卢云云